【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情緒壓力大,兒少自殺通報過去5年內飆升8倍!時代力量王婉諭25日於公聽會指出,目前校園心輔量能不足,應檢討專府制度,並提供更多輔導人力。成大公衛研究所教授呂宗學則認為,兒少自殺的結構性原因相當複雜,防治自殺應先從如高樓防墜等預防切入為宜。
「兒少自殺原因回溯調查機制」公聽會25日舉行,現場包括政府部會代表、跨黨派立委、民間公益團體代表、學生代表與學校校長都到場參與,盼能共同應對台灣近期青少年自殺率攀升的狀況。
提高校園心輔能量
心理健康司副司長鄭淑心說,根據數據統計,全球每年有70萬人死於自殺,更成為15到19歲青少年族群的前三大死因,台灣狀況也類似,青少年自殺人數微幅增加的狀況,主要原因是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家庭失和或學校適應的問題,且跳樓的自殺方式有明顯增加趨勢。
對此,她說,衛福部已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納為執政主軸,強化師生校園對精神疾病的知能,並澳洲「心理急救」訓練課程,及早發現有精神困難的學生。鄭淑心指出,為了管制或限制自殺方法,也會責請各單位推動「高樓防墜」措施,並進行跨系統的資料串聯與分析,掌握自殺的風險因子。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以數據指出,兒少自殺通報在過去五年內成長了將近8倍,顯示自殺防治有許多努力的部分,尤其青少情緒原因相當複雜多元,導致家長、學園人員對學生身心狀況缺乏理解。她指出,目前學園心理輔導資源人力相當不足,且可近性不足,呼籲政府檢討專業輔導人力的制度,並提高人力。
限制自殺方法為先
呂宗學強調,防治重點應放在「可預防性」,如討論限制自殺的方法(增加高樓圍欄),可能是更好的切入角度。然而,呂宗學指出,目前政府死因統計上沒有明確的情境描述,僅會寫「溺水」、「吞入異物」等,但卻沒有說確切的地點、什麼異物等資訊,導致相關防治策略擬定上的困難。
校園文化應改善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說,政府在面對兒少自殺的議題時,校園文化問題應納入自殺防治的思考,如校園侵害學生權益的情況長期未改善,導致學生身心壓力遽增。
她以澳洲的作法為例說,澳洲死因調查報告中,會有相關單位的專業意見與調查,專家也有權指出體制問題並提供改善建議,並側重於體制與執行不良造成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