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血管易遭忽略 學會可促醫療整合

簡嘉佑 2023/05/21 17:13 點閱 9111 次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徐中和(左起)與日本權威心血管醫師藤原昌彥、仲間達也21日共同與會「周邊血管學會」成立大會。(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徐中和(左起)與日本權威心血管醫師藤原昌彥、仲間達也21日共同與會「周邊血管學會」成立大會。(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周邊血管堵塞易遭忽略,延誤就醫恐怕面截肢風險!對此,中醫大附設醫院周邊血管醫師徐中和21日於「周邊血管學會」成立大會指出,目前相當缺乏血管超音波專業人士,導致診斷困難,更恐延誤病患就醫的時間。成大醫院心臟外科醫師甘宗旦指出,學會成立也盼能整合血管內科、外科與放射科的醫療資源。

學會成立現場有將近數十名專業醫護人員參與,還有日本心臟血管科醫師與會。周邊動脈疾病是因為肢體動脈因硬化造成血管狹窄阻塞,而導致肢體血流不足的疾病;如果堵塞發生於靜脈,則會出現血液回流不順,造成腿部腫脹,出現如靜脈曲張的狀況。

學會盼整合內外科

成大醫學院教務分處副院長甘宗旦指出,該學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把血管內、外科與放射科資源整合在一起,不單從介入治療,更要建立台灣的血管治療策略,更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與國際團隊交流,精進國內治療的技術。

台大雲林分院前院長黃瑞仁更進一步說,不僅是醫師團隊,包括後續照護的護理師、放射師或者循環師等都是維持病人照顧品質的重要崗位。目前在台灣心血管疾病比例不斷上升,需要社會更多的關注。

動脈阻塞難發覺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徐中和表示,此次成立首次以「周邊血管」研究相關的學術機構。他說,周邊血管疾病長期以來被醫界忽略,如許多病患下肢傷口長時間難癒合,但求診多名醫師後,都沒有診斷出是「下肢動脈阻塞」的問題,導致延誤就診,最後恐怕面臨到截肢的結果。

他強調,台灣在周邊血管檢查方面,長期缺乏血管超音波的專業人員,造成診斷的不便。徐中和認為,基於這些原因,希望學會能發揮功能,強化超音波專業人士的教育與培訓上,讓更多民眾免於被截肢的命運。

致力引進新技術

此外,日本周邊血管治療組織(Japanese Endovascular Therapy,JET)的多位心血管醫師也到場與會。醫師藤原昌彥表示,台灣與日本都地處東亞,在環境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交流是必有助於精進兩國的醫療技術。醫師仲間達也說,目前已有繞道手術與血管介入等治療方式,而目前共同的敵人都是「周邊血管疾病」。

台灣周邊血管學會TPSI指出,除了會針對現有的治療技術,進行安排課程與宣導之外,未來也會持續引進新的「周邊動脈藥物氣球」、「藥物支架」、「動脈鈣化清楚器械」等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