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教育叢談〉大學管理教育也套用「品質管理」?

周逸衡 2023/04/26 11:55 點閱 2913 次

在21世紀的今天,幾乎每一個人都知道所有產品或服務都需要品質管理,才能贏得客戶的信賴與回購。而所謂品質管理,簡單的說:就是要設法「讓每一個產出品都能符合所承諾的規格水準」;這裡一方面包含產出品符合規格的精準程度,另一方面也包含不會將規格外的產品送給客戶之機率。

教育品質達成率?

不管是考慮產出品的「精確度」還是產出品的「一致性」,都一定要衡量產出品重要規格的達成率,才能拿它來與原訂的規格作比較,否則品質管理就會淪為空談。

教育的品質也是。如果不能先對所從事教育工作之預期成效訂下品質目標(也就是規格水準),然後針對目標規格去偵測我們所達到的程度,就談不上比較、分析,從而判斷我們的品質,與決定要不要採取改進的行動。如果這樣,也就代表教育的品質幾乎沒有改善的可能性。

「雷達圖」難見成效

大學裡有些系所的畢業生在就業時需要取得證照,如醫學、藥學、護理、法律、會計等,這些系所的教育品質在專業上之規格水準,可以訂成「應屆畢業生取得某一等級證照之比率」;但沒有國家考試的系所,專業品質的規格就比較難訂。

管理教育不只是沒有國考的證照,更由於管理能力不像技術操作能設計個模擬場所來檢視,所以放眼各大學管理學院企管系所,幾乎都沒有訂出專業品質的規格水準來,只是泛泛的說:培養「管理專業能力」、「企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而更妙的是,在大學評鑑的時候,見過不少學校採用財務分析上常用的「雷達圖」(編註),來作為畢業生專業品質管理的工具;雷達圖各軸的組成雖然是畢業生的能力構面,但尺度計數卻是以修課數目來計算:也就是「修一門課就得一點」,課修得愈多就表示「能力」愈強;這完全「倒因為果」,把「投入」當作「成效」,每個學生畢業前得到一張「雷達圖」,顯示他們獲得的能力水準。這點不論從品質管理的效度或是信度來看,都令人「啼笑皆非」、「不知所云」!

應訂具體操作性目標

有經驗的管理者都知道:具象性質構面的目標容易看得到,目標達成與否很容易判別;因此愈是抽象的品質構面,就愈需要訂出操作性目標才不會被輕忽;否則該構面極易流於口號,徒然聊備一格。

大學管理教育培育的既非知識、也非技術,而是企劃、組織、領導與控制的能力,這些抽象性的能力,都必須衍生出操作性定義,從而訂出具體的操作性目標,才能讓師生有所遵循、共同追求。如何訂定適當的操作目標水準,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若不做,就免不了落入「學企管,樣樣通,樣樣鬆」的困境。

檢核達成指標

至於檢核畢業生核心管理能力方面,如果有了具體的操作性目標,就可以用這些目標轉換成檢核指標,透過學生的專題製作來檢視學生在各指標上的達成水準,也可以透過個案診斷來作局部管理能力的檢驗;另外,有些專業機構設計的證照,也可以對部分功能性管理能力如企劃能力等進行檢測。

經過這些管理能力的檢核,可讓企管系所得知自己管理教育的內容、師資與教育方法是否適當,從而可以改進自己的教育投入、教育程序與教育組合,讓教育品質有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管理教育教導各界廠商進行品質管理,高等管理教育機構本身是不是也該落實品質的管理?!

編註:「雷達圖」是以多邊關係對映同一圓心的座標軸,呈現產品分析、競爭形勢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