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成長3倍 立委:防止歧視為先

簡嘉佑 2023/04/10 12:58 點閱 10393 次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左)10日質詢,霸凌事件5年來成長2.84倍,教育部應強化事前預防,注重防制校園內的「微歧視」,教育部次長林明裕(右前)回應允諾。(直播截圖)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左)10日質詢,霸凌事件5年來成長2.84倍,教育部應強化事前預防,注重防制校園內的「微歧視」,教育部次長林明裕(右前)回應允諾。(直播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嚴防台版「黑暗榮耀」上演,立委呼籲從防制校園歧視開始!民進黨立委吳思瑤10日質詢,霸凌事件5年來已成長2.84倍,教育部應強化事前預防,注重防制校園內的「微歧視」。教育部次長林明裕承諾,未來會更關注此類議題。無黨籍立委黃國書則呼籲,目前霸凌、體罰、不當管教難以區隔,教育部應建立調查預判的機制。

從防歧視開始

吳思瑤表示,根據教育部資料顯示,107年校園學生對學生霸凌事件共563件,111年飆升到1601件,成長將近2.84倍,以肢體與言語霸凌為主。她還指出,這數據恐怕還有黑數,只是校園霸凌的冰山一角。

她失望的說,看到教育部報告僅專注於「懲治」的部分,「預防」提的非常少。吳思瑤表示,許多霸凌其實從「微歧視」開始,如被嫌脾氣不好、對外貌進行攻擊、被嫌愛出鋒頭等,後續才變成集體霸凌的行為,呼籲教育部應重新思考根本預防之道。

吳思瑤苦笑說,「教育部報告都只在講霸凌宣導啊,要讓人知道霸凌的樣態而已」。林明裕回應說,教育部會加強對「微歧視」的關注。吳思瑤呼籲,應擴大學生學習個人特質差異,並儘早介入「微歧視」事件。

霸凌定義模糊

無黨籍立委黃國書表示,過去曾出現國中生遭同學甩耳光、在同學飲料中加料等事件,但都因為沒有「持續性」,而不被定義為霸凌,且各縣市對「持續性」的認定標準也不一,呼籲教育部應建立裁量基準。

教育部長潘文忠回應,因為要與體罰、不當管教等事件做出區別,當初霸凌的定義才會強調「持續性」,執行面還是以個案的實際狀況來處理,對於執行面有模糊處或法規有疑義的部分,教育部也會蒐集各種樣態和縣市處理機制,待綜整後進行檢討精進。

黃國書指出,加上霸凌、體罰、不當管教難以區隔,且適用法規也不同,導致學生、家長求助時易混淆,建議教育部應建立「調查預判機制」,讓校園有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