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波銀行倒閉潮? 應進行壓力測試(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簡嘉佑 2023/03/19 15:36 點閱 4082 次

What’s wrong with the banks

2008年銀行倒閉引爆全球金融海嘯,2023年惡夢重返?矽谷銀行9日宣布倒閉,美國一週內就倒閉3間銀行,監管機構雖瘋狂補救,但眾多美國客戶仍質疑「我們的錢還安全嗎?」

美國為了對抗通膨,不斷調升利息,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暴跌,矽谷銀行發生嚴重的擠兌事件,一天內就流失420億美元的存款。本月迄今,美國銀行市值蒸發了2290億美金,跌幅高達17%,銀行監管機制問題再度浮上水面。

銀行難擋擠兌事件

矽谷銀行一夕倒閉,揭示了金融系統未能準確意識到市場風險,許多銀行在低利環境時大量投資債券,財務過度倚重單一投資工具。在面對擠兌時,許多銀行被迫將債券認賠殺出,造成重大虧損。

美國銀行系統內的「未認列損失」相當龐大,2022年底金額高達6200億美金。過去2008年金融海嘯已經讓各國監管單位提高警覺,大幅度限制信用風險高的投資工具,導致幾乎不可能倒閉的美國債券成為各大銀行的新寵兒,也是此次矽谷銀行遭大量擠兌的主要原因。

監管出手營救

同時,隨著利率上升,各家銀行的存款利率也開始浮動,成為爭奪儲戶的紅海戰場。美國近4700將的中小銀行不得不付出各高昂的費用來留住客戶,避免大量擠兌的狀況發生,但這也使得銀行營運成本上升,股價大幅下跌。

美國監管機構目前準備提供貸款來援助銀行,提高部分長期債券的價格,甚至比市場價值高出50%,避免銀行擠兌的狀況再次發生。但此舉僅會維持一年,這僅是解救燃眉之急,更可能導致銀行以為自己有政府做靠山,繼續尋求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

銀行需做壓力測試

《經濟學人》呼籲,美國金融監管機構應該「取消大多數中型銀行的豁免條款」,與大型銀行接受相同的會計與流動性準則,以增加銀行自行營運的能力;「建立利率上升的風險機制」,對各大銀行進行模擬的壓力測試,測驗銀行面對擠兌事件是否擁有足夠的抗體。

儘管銀行家必定會對更多的監管、測驗與規則感到厭煩,但金融系統的風險不該由各國銀行儲戶或納稅人來承擔,更應由主導金融市場的人士來建立更安全的環境。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3/03/16/whats-wrong-with-the-b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