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惠帝的一句名言:「何不食肉糜?」成了近代政府不懂人間疾苦的代名詞。政府作為管理眾人的立法單位,一舉一動本來就動見觀瞻,民主社會之所以需要立法機構。就是要讓民代代表民意來發聲。
全動法管制學生
沒想到在現在中美戰雲密布的當下,台灣連役男都要延長到一年的役期,人人都不禁會聯想、擔憂戰爭是否迫近?沒想到國防部又傳出了要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將之更名為《全民防衛動員法》,最讓人驚心動魄的包括要對16歲以上學生造冊,戰時的時候會進行緊急動員跟協助生產,另外還可以在未來管制媒體,對台灣社會衝擊不可謂不大。
《全動法》之所以敏感,因為牽涉到人民最關切的戰爭、十六歲以上的學生戰時服勤還有媒體管制。這三大關鍵對台灣的衝擊絕對是天翻地覆。
可想而知,政府認為台灣可能發生戰爭的機率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急迫感下,就連十六歲以上的學生都比需要被動員編組。面對外界的疑慮,教育部回應,高中以上學生需編組防護團,協助救護、消防等任務,並無參戰的疑慮。
其實這種話對家長毫無安定感,台灣對日本二戰的歷史都還記憶猶新,當時的學生動員之後,隨著戰爭的升級,從事的工作當然會越來越危險。怎麼可能會因為學生的身分或是年紀有所區隔?
政府以為這樣想當然爾的說明,會讓家長學生感到安心嗎?到底是政府心太大?還是台灣民眾多慮?連這樣都判斷不來,這真是食肉糜的極致。
戰時媒體管制
另外就是對媒體的管制,戰爭時候管制媒體或許理所當然,但是甚麼叫做戰爭時期?媒體的管制是否影響言論自由,受管制的媒體記者跟新聞從業人員,權益會不會有甚麼影響?這些馬上會被提出的問題,在政府修法過程中,完全沒有任何解釋或說明。
空泛一句戰時動員,有講跟沒講一樣。更誇張的是,中介法當初提出就是因為可能影響言論自由,最後遭到社會鋪天蓋地的反彈,逼得政府不得不收回。一個民主社會怎麼能跟言論自由脫鉤,既然這麼敏感,怎麼會事前毫無溝通,事發辯護又如此貧弱,看來完全沒有從中介法的前例學到教訓。
言論自由遭掣肘
媒體在民主社會屬於第四權,是為了監督三權而存在。在台灣近幾年的選舉當中,言論自由處處受到掣肘,加上網路眾聲喧嘩,時不時就霸凌羞辱不同意見者,這都早已經讓台灣社會失去互信、充滿焦慮。這些問題都跟政府沒有及時處理跟面對脫不了關係。結果政府居然還主動要修法,對媒體管控。光是從一個中天電視台關台到現在,有多少民眾還不能相信政府是依法行政,可見官員對台灣社會現況的陌生,更是對自己政府形象的不解。這樣自以為是的處理態度,只會讓台灣早已對立的社會更加對峙。
這次的《全動法》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國防部逕行公告準備修法,才被在野黨跟媒體發現當中條文的嚴重性。現在政府雖強力護航,卻忽略政府從頭到尾溝通不足的最大問題。
如果政府要一方面讓人民相信不會戰爭,一方面又要積極進行戰時動員,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又掩耳盜鈴的作為。如果不懂得積極跟人民溝通,以為還可以霸王硬上弓,還能再拿愛不愛台灣當藉口。這樣的無知,肯定讓台灣在面臨戰爭時,內部先因為缺乏互信而崩解,絕非想繼續執政的政黨所當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