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邁向《體能之巔》的四個功課

邱慕天 2023/02/22 16:43 點閱 5152 次
《體能之巔》(節目照片)
《體能之巔》(節目照片)

韓劇《魷魚遊戲》近年的大成功,抓住了人們愛看「刺激」和「挑戰」的特性:將人生絕望的人湊在一起為了生存拚命,而最近的南韓綜藝節目《體能之巔》更進一步打造了《魷魚遊戲》的真人實境秀。

《魷魚遊戲》的實境秀

湊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名體能強者——包括特戰部隊、體適能教練、健身網紅、職業運動員、格鬥選手、獄警、消防員、農夫——在艱苦的「過五關、斬六將」試煉中拚搏獨家的3 億韓圜獎金(約750萬台幣)。

9集的節目在前三週就在全球累積了「近1億小時」的總播放量,並在Netflix指標性的美國地區衝上第一、全球第2。

許多人都在問:「《體能之巔》的拍攝南韓能,台灣為什麼不能?」、「好想贏韓國啊!」筆者對體育健身略有涉足,也看得熱血沸騰。只是在討論《體能之巔》展現出的台韓實力差距前,應該認識這個節目教我們的四項功課。

體適能多樣性

第一份功課:個人層面,適才適性的發展長才。
《體能之巔》精妙地呈現,沒有一種人類最適身材能夠打天下、稱霸所有體能專項。雖然節目挑戰者大多天賦異秉、骨骼驚奇;但比賽「強者」必須視乎關卡的條件。

瘦皮猴在爬樹攀繩幾乎無敵、飛毛腿狂奔猶如羚羊;但他們在舉重、運沙袋環節幾乎無能為力。大力士在推船、扛鼎氣拔山河是一隻蠻牛,但到了耐力馬拉松賽場或必須支持自己體重的環節,只能徒呼負負。格鬥與摔角選手在扭鬥的競技場把其他選手當小孩打,宛如猛虎獅子;但無論是與大棕熊拚絕對力量、與獵豹競速,都不上不下很尷尬。

這就是《體能之巔》的天才之處:此刻叫眾人望洋興嘆的水中蛟龍;轉場上陸淪為人盡可欺的落水狗;而綜合條件最大化的選手,則比起體適能特化的專項人才,在場上更令人稱羨、具備生存本領。

”AA”
《體能之巔》(節目照片)

韓國人的民族性

人人必須盡力專注在自己的領域發揮,然而這只適合制度規則運作良好、未來方向明確可期時的社會分工運作。《體能之巔》如《魷魚遊戲》的叢林淘汰賽制,更像是戰爭與動亂未知的叢林競爭,只有「弱得很平均」的人,方能笑到最後。

韓國的體適能及健身圈在 Instagram 上是一個很大的流量市場,並且形成了一股愛好「強身健體」、「自我挑戰」的文化風氣。韓國社會上每個人「輸不起」的生存壓力極大,在影視之外就是個真實的「魷魚遊戲」社會。即使戰爭亡國的風險遠低於台灣,但還是有辦法維持2年男性義務役制度,後門特權逃兵的風氣幾乎不存在。這點台灣人不得不佩服。

南韓是個高度競爭的社會。反而台灣社會的「慵懶閒適」氛圍,在國際觀光客和咱們東亞鄰居眼中是不爭的事實。「適才適性地發展個人長才」這個目標在前後兩半都值得檢討。我們沒有「適才適性」的人才教育訓練環境,於個人「上進自律」和「居安思危」的心態感受,也普遍不及大韓民族。

讓自己被看見的能力

第二份功課:有「展現」的實力,才能「展現實力」。

《體能之巔》除了展露人類體適能多樣性,製作單位表示,打從一開始就將目標設定在盡可能推廣「冷門運動」。然而,節目請到100位大有「來頭」與「看頭」的參賽者,叫台灣人最是刮目相看。尤其MMA傳奇丘成勳、鋼架雪橇金牌的尹誠彬、女子摔角手張恩實、大力士趙真亨等幾位人物,令人螢幕印象深刻。

南韓人口基數是台灣2倍,但要湊出50位名氣、實力、台風在國際影視有點看頭的人才,恐怕都差得遠。「有實力的沒名氣;有名氣的沒實力。」

《體能之巔》全球成功,建立在南韓過去本地影視的長期練兵。趙真亨與其他大力士節目參賽者,是在歷年「韓國最強男」的電視秀參賽才出道。他們多是民間背景的素人,成為「職業大力士」後,不單表現專精各種運用力量負重的技術,上鏡的氣氛和應對表現力更才是能上到實境「秀」的軟實力。

”AA”
《體能之巔》(節目照片)

尚武及敬軍風氣

節目第一集100名選手出場的相認環節最為真實。丘成勳在MMA時期風格爭議,但退役後與日本模特妻子為綜藝秀常客,寶刀未老,聲望地位更勝以往,一出場就引發驚嘆。韓國的尚武及敬軍風氣,鼓勵了特戰人員或職軍參賽者走到幕前大展身手,他們彼此敬禮,展現軍人的情操和靈魂。

尹誠彬的運動項目雖冷門,但此前他也是經營頻道短片早破百萬點擊,魔鬼身材實力天使笑容魅力;而這類「天菜小鮮肉」為《體能之巔》擄獲了更多年輕女性收視族群,完全跨出了體適能或競技愛好圈子。

幕後的血汗與代價

第三份功課:高風險、高報酬。《體能之巔》的成功,製作組與參賽者都下了極大的賭注。

《體能之巔》製作組透露,從關卡設計到敲定人選,過程耗時5年;僅僅9集的錄影用了2022年的7月到8月兩個月拍攝,半年的後製宣傳後方才上架。MBC製作人張浩基透露:過去一整年所想的都是讓節目取得登上國際的成功。

節目中亮眼的女性參賽者沈音燈是一名皮拉提斯體適能網紅。她在後製作訪談中表示:「比場上角力更激烈的,是角逐上鏡時間。」

台灣的健身風氣近年擴展許多,但體適能圈與各層文化事業仍然面臨單打獨鬥困境:網紅與媒體行銷製作人,大多只肯拿適合嘻笑的短線娛樂「廢片」尋找快收益。至於現代「六藝」、「奧林匹亞」的心體技雕塑,則不僅在台灣,於整個華人社會都不受重視。本地社會氛圍及家庭教育多只教導年輕人走舒適坦途(well-trodden road)或掙快錢(easy money)。


”AA”
《體能之巔》(節目照片)

險象環生的比拚

《體能之巔》最驚駭的,是多道關卡的設計比拚,幾乎是將場上運動員的精力榨乾。每一關的消耗都需要一週才能復原。新加坡參賽者黄苑玲(Elaine Wong)在首輪即淘汰,她透露現場每20-30分鐘來一趟救護車載人。有女選手在沙地摔角,美腿破相大片挫傷;男性選手肋骨被對方壓斷;被壓制在泥塘中窒息的險象環生的比拚。

此外一名水下爆破特戰隊員,在百人預賽吊槓硬拚,最後打下金牌體操運動員,卻因消耗過大在首輪無法恢復戰力。他事後透露:自己的手臂神經2個月喪失沒有知覺。鋼架雪車國家隊教練金植,在50公斤巨石負重賽硬撐超過2小時,幾乎將最初自信滿滿的大力士趙亨碩逼入瘋狂,但這個項目對脊椎慢性傷害的,風險極高。

此外,體格完美的健身模特成治賢在第一關就膝蓋扭傷,已基本失去競爭力並落到了墊底組別,卻他仍帶傷拚戰靠著單腳繃跳,到了第四關的門前才被淘汰。他透露,自己從錄影到節目上線用了7個月復健。

然而,節目中卻也更多人雖未晉級,卻靠著剪輯10分鐘的露面,收穫了比自己10年職涯奮鬥加起來都多的粉絲關注和知名度。這正是一條高風險,高報酬的道路。

榮譽感與袍澤之誼

第四份功課:榮譽感、協作性、謙卑、智慧,比「蠻力」走得更遠。

黄苑玲指出,是「榮譽感」而非獎金,才是選手門不到最後一刻不肯放棄的原因。錄影現場救護車每20-30分鐘要開來一趟將比完的選手載走;而她表示,自己場上未出全力、賽前就和對手(沈音燈)私下講和認輸,是因為自己的工作檔期與藝人性質,無法承擔破相或需要復健的比賽傷害。

她透露自己獲邀試鏡時,Netflix對比賽項目保密到家,她預期的是《百戰百勝》一般的水上體能綜藝秀,卻沒想到是在羅馬的鬥獸場,與一群虎背熊腰壯漢拚搏。

需要靈活動腦設計戰術

參賽者「澳洲泰山」證實選手事前都不知道比賽內容。我們可能會希望《體能之巔》能更好地保護選手,對關卡的安全性、合理性、公平性進行更充分的封閉測試和徵詢,但也要知道這會妥協保密性。我們能確定的是:即使中國大陸或台灣拷貝和改良推出《華人體能之巔》,也不可能有原創製作新鮮感與刺激性了。

《體能之巔》關卡中,每一關都有需要靈活動腦設計戰術之處。例如敏捷型和力量型選手,在一、二、四關都有其實有揚長避短的方式。至於看似強調「力量」重於一切的第三關(拖船靠港),因為是10人一組分三隊比賽,統御協作與靈活智取,遠比單純堆積 “muscle mass” 更靠近解答。

屢試不爽的是:隊伍擁有1名以上積極認真的「女性」選手時,會有更高的隊伍協作性、更高的抗壓性和士氣,以及勝負揭曉時更高的凝聚力與受挫力。


”AA”
《體能之巔》(節目照片)

弱隊的團隊化學

「老人」的經驗更是屢建奇功:秋成勳帶隊取得狂勝敵隊總成績的2次,一次是發想出最省力扛沙過橋又能延長吊橋壽命的姿勢,另一次是快速找到消化船身摩擦力的施力槓桿。

更有參賽者透露,這位47歲的老大哥在錄製殺青後,還每次邀集「全體參賽者」聚會交流。

就在尹誠彬一組的肌肉男「暴虎馮河」處在淘汰邊緣的時候,《體能之巔》見證了一頭蒼髮的老人、女人、傷兵、小個子男、不受歡迎份子…湊成的「弱隊」,竟能在第一時間開展出「更謙卑、更快認錯、更看重個體需求、更靈活有策略」驚艷的團隊化學。

《體能之巔》這些「玩命」的設計成分,應該在未來的實境秀上不會再出現了。但也正因為它將舞台做到如此叢林殘酷的「無心之過」。全球觀眾得到了幾乎是「記錄片」一般的血肉真實,看到人類極限的「體能之巔」和人性真摯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