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OK!培養你的攝影眼》

醒報編輯 2022/12/25 20:10 點閱 2638 次

利用手機機動性強的優勢,每個人都能輕鬆學會捕捉瞬間美景的攝影技法,培養專屬於你的攝影眼。書中以「旅行」為主軸,將場景分門別類,仔細說明不同情境,該如何拍出最具質感的美照。

王小路是三星、VIVO、華為、OPPO等手機大廠特聘講師,屢獲國內外手機攝影比賽大獎,國內外授課一千場以上,超過二萬人。

洪孟樊,筆名:艾格。深耕經營紙本雜誌、書籍、線上媒體多年。專長為提供品牌精神、人生故事、企業內/外部溝通、書籍撰寫等撰述服務。

記得有一個學生告訴我幾年前她老公熱衷玩單眼攝影,每次出國揹著沉重的攝影器材,回到飯店就已經腰酸背痛,所以小孩只能由她一個人抱著,非常累。重點是老公總是忙著拍攝,相機很少有全家福入鏡,真的有點可惜。

只帶手機旅行

過了一段時間,她跟老公討論,出國是否不要再帶單眼相機?雖然老公表示,難得出國,用單眼相機才能拍出好照片,但她只回了老公一句:「每次你只顧著拍照,但全家人卻連一張合照都沒有,是不是這次帶手機就好?」

兩人達成協定之後,那次的日本行,他們只帶了手機和自拍棒,老公不但可以一起照料孩子,旅行也變得好輕鬆,而且全家福可以一起入鏡了耶。

最好的相機

過去我出國,也多會背著數位單眼相機,但常常不是記憶卡壞掉、電池忘了帶、背包太重,懶得背出門,所以大多時間都只能帶著手機拍攝。這些照片在社群媒體分享時,很多朋友也給予肯定,於是我開始思考,若20%的人們有單眼相機,那麼剩下80%的人要該如何才能拍出好照片呢?

不可否認地,單眼相機是很好的攝影器材,畫素高、畫質細膩,大圖輸出也能看見細節,還可以搭配各種不同功能的鏡頭,創造出不同景深及層次。不過相對來說,操作也較複雜、重量較沉重、添購器材的成本等因素,入門門檻高,並非人人都擅長使用。

既然每種攝影器材都有優缺點,那就選擇一個合我用的吧!知名攝影師Chase jarvis有句名言:「最好的相機,就是現在你手上的那一台。」他指的不是手機,而是當你想拍照的時候,能拍攝捕捉到那一瞬間,就是最好的相機。現代人手機不離身,的確是最好的隨身相機。

使用器材時的思考 更加重要

我的想法是:想拍到一張好照片,器材很重要,但使用器材時的思考,更加重要。用最方便的器材、不用花太多錢、不需過多技巧,就可以一起享受攝影的樂趣。

跳脫框架重新認識你的手機拍照功能,器材好壞的確很重要,但器材後面的思考模式,更加重要,所以我常對學生說:「當你看到一幅很美的畫,你會問畫家:『請問你是用哪支畫筆畫的嗎?』」

器材總額可以買一台汽車

很多人以為我多年來都拿手機拍照,應該不懂單眼相機,其實在高中時代,剛接觸攝影時,我使用的就是底片單眼,還曾進過暗房沖洗照片。進入數位時代,我也曾購買數位單眼相機,但因個性比較急,用數位單眼相機拍攝,光是思考如何配合畫面設定數值,就花了不少時間,而且數值間環環相扣,很讓我頭痛。

直到智慧型手機上市後,每一代的新手機,在相機畫素、畫質、感光元件越來越好,攝影功能更是每年都是跳躍式升級的情況下,人像、廣角、長焦、微距、夜拍、長曝,一支手機就能包辦,可以拍攝的題材也越來越多了。

我有很多攝影的好友,每次外拍他們都將最好的器材帶出來,有次準備吃飯前,我們將全部的攝影器材攤在桌上,這些器材的總額,應該可以買一台汽車了,而我總是最小台的那一個。

前製做得好 後製沒煩惱

無論用任何器材拍照,我都將攝影分為:前製跟後製。按下快門之前的準備工作叫「前製」;按下快門後就是「後製」。當我看一張照片是否吸引人,通常是從以下幾個重要元素觀察:光線、視角、主體如何呈現去分析,接著再進一步觀察構圖美感。所以前製做得好,後製沒煩惱,只要在拍攝前先做好準備,甚至可能完全不用做後製,能夠相片直出,也很值得讚許啊。

前製:我的拍攝前注意事項
1.光線:攝影是用光的藝術,善用光影會讓畫面有層次。
2.視角:依主體高度來安排拍攝角度,會呈現不同的畫面。
3.主體:如何凸顯主體,去蕪存菁,讓畫面更聚焦。
4.構圖:構圖是匯集各年代藝術大師的美感基本原理,建議可以理解消化後,再慢慢做變化。

後製:拍攝後我會做的工作
1.適度調整明暗對比。
2.調整色調。
3.裁切、調整水平。

去蕪存菁 讓主角更突出

常有學生問我:「想拍好照片,要先學構圖嗎?」我常分析大部分初學者的照片,共通問題,通常是光線、視角,另外則是「定位主體在畫面的位置」,因為畫畫是加法的藝術,攝影是減法的藝術,若畫面雜物太多,要懂得去蕪存菁,才能凸顯拍攝的主角,而這正是攝影最基本的觀念。

我最常拿出來討論的照片就是這張在在耶誕燈會的聖誕樹前的照片,可以看到照片中的女生站在又大又閃亮的聖誕樹前,前方沒什麼光線,導致背光人物又小又黑,而這正是一般人拍攝最常出現的畫面…你的手機裡也經常有這類的照片嗎?

這時,我會提醒學生,拍攝主角是聖誕樹?還是人?還是聖誕樹與人?

先定義畫面的重點

通常在耶誕燈會的環境,因為整棵聖誕樹光線較強,但前方沒有燈光打在主角身上,處於背光的狀態。所以面對閃亮亮的耶誕樹拍攝時,手機為避免聖誕樹的光「過曝」,會自動調整降低光線,而聖誕樹不過曝才能顯現出細節。但相對地,前方的人太小且光源不足,光線在這麼大的反差下,人物就會顯得更暗,進而導致主角無法突出。

我改善的方式是:既然主角是人,先找好人的光線,若我站的背後有燈光,我會請他靠近我,利用路燈把他打亮,這就是我所謂的「借光」。背景不變,但人物變亮了,也更凸顯了。

貪心會失去重點

攝影的大忌就是「貪心」,因為太想把所有東西都拍進去,結果失去重點,畫面也不好看。

以前面那張照片來說,因為想把聖誕樹跟人都拍進去,卻忽略光線、人物比例的問題,導致拍出來的成果差強人意。如果希望拍得有聖誕氣氛,但重點在人身上,不妨讓聖誕樹或是聖誕樹上的裝飾成為背景,人物在畫面中比例多一點。(昀恬/輯)

《零基礎OK!培養你的攝影眼》
作者:王小路(手機攝影講師), 艾格(作家)
出版社:時報出版

其他書訊: 
《紐約時報》
作者:艾德文.戴蒙

出版社:足智文化

對於美國的報業組織和報紙從業者來說,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雖然面對文化的多元化,以及電子媒體盛行等的挑戰。報紙仍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報紙是一種收費低廉、不須特殊硬體配備、不須打開電源又幾乎隨處可得的資訊來源。更重要的是它內容多元、編排精緻,既是感性的讀物,也是知性的媒介。

艾德文.戴蒙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評論媒體事務,也曾擔任紐約大學新聞系教授與新聞周刊的資深編輯。歷任報社、通訊社、電視台的新聞工作,先後出版了十餘本探討媒體現象的書籍。

《世界最美的動物圖鑑》
作者:DK, 克里斯•帕克漢
出版社:麥浩斯

本書也透過解釋身體構造與功能之間的關係,說明動物們如何因應環境變遷來演化。還有動物之間如何互相溝通、如何捍衛自己的領域並吸引配偶,以及某些物種無與倫比的速度、狩獵或偽裝技巧。這些精彩有趣的故事,將帶您深入動物世界,讚嘆牠們多彩繽紛的不同樣貌。

《設計師風格帆布包》
克里斯•帕克漢是一位頂級電視博物學家,也是屢獲殊榮的自然保護主義者,攝影師和作家。他最近的BBC系列節目包括廣受讚譽的全球系列《我們的星球的秘密》。
作者:Eileen手作言究室

出版社:雅書堂

本書收錄基礎包款圖解製作教學及變化包款的作法解說,內附原寸圖案紙型,書中介紹的作法亦附註提醒適合製作的挑戰程度標示,不論是初學者或是稍有程度的進階者,都可在本書找到適合自己製作的作品。

Eileen手作言究室第一本以帆布為素材的手創製包書。從事手作店製包課程商品設計及教學路程十多年,聽從了許多顧客的需求,發現大家對於「自己設計包包」是最有興趣的挑戰,因此有了本書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