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台灣政治最關鍵的問題,是內政的有感改革,另一就是兩岸關係,是否要從之前的緊張對峙,調整到舒緩的局面。
台灣跟中國的對峙,曾隨著美中的矛盾跟著不斷升高,但因美國國務助卿康達訪問中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將在明年一月訪問中國,象徵中美關係逐漸舒緩。台灣也要考慮,設法讓緊繃的關係稍微降溫。
兩岸融冰好機會
距離農曆過年只剩下短短一個月時間,在這兩年疫情當下,兩岸有太多家庭不能團聚,還有許多人受困工作、疫情不能來往。台灣現在已經開放邊界,航班都可以自由往來世界各地,但對於中國的小三通跟過去春節包機,目前都還沒有開放。
農曆過年對兩岸人民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節日,如果台灣政府可以適度開放,並且跟對岸展開談判,相信會是一個兩岸融冰的好機會。
對於小三通,金門馬祖的立委跟地方官員都相當積極,只是現在這些官員的政黨都是藍營,但終究最後的拍板定案還是要中央政府決定。蔡英文總統在這次敗選後辭去黨主席,就有提到要更加了解台灣民眾的想法。
如果中央政府可以更加積極,或許也能帶動跟藍營的溝通,更是讓這些在中國經商讀書的台灣人有更大的方便。過去或許民間藍綠雙方都是激烈對抗,現在除了打破彼此的界線,也可讓台灣民眾了解,跟中國的對抗,不會拿台灣人開刀。政府若把兩者區分得清楚,必能讓人民安心。
包機小三通重建溝通
兩岸的關係緊繃,要解凍就需要找到最好的時機,也算是給彼此都有一個下台階。雙方官方溝通中斷太久,就連這次食品註冊,兩邊都是各彈各的調。春節包機算是官方跟民間的模糊地帶,雙方談判溝通的管道可以挑選,讓彼此都有迴旋互動的空間。
蔡英文政府需要釋放的是態度,對岸需要的是台階。尤其現在賴清德要準備參選,他對於中國的態度相對強硬,如果能藉此機會釋放善意。不只建立跟中國的新溝通管道,更能讓廣大在中國的台商放心,一舉兩得。如果美國可以率先跟中國談判,台灣趁機跟進正好也符合世界潮流,而不是跟中國老死不相往來。
要改革給全球看
台灣已經不是過去的蕞爾小國,而是現在東亞數一數二的重要國家。亞洲太平洋的局勢,台灣的態度也事關重要。目前日本、韓國跟東協都跟中國有了越來越多的互動。但是以第一島鏈來說,台灣才是真正的門戶。
台灣調整態度,也是在對世界釋放訊號。畢竟東亞的和平,不可能沒有台灣的參與。因此蔡政府不要小看台灣態度的轉變,因為拼圖不能少一塊,更何況兩岸關係的調整,台灣絕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