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青少年自殺率居高不下,更成為青少年族群主要死因!多名立委23日於立院指出,大多數自殺狀況都與情緒、精神有關,然而青少年自殺前尋求校園諮商、精神科治療的比例相當低。衛福部長薛瑞元回應說,因為台灣仍存在精神病汙名化的狀況,會持續強化推廣健康識能教育,未來也不排除成立「兒少專責單位」。
安全環境防自殺
民進黨立委賴惠員指出,青少年自殺率節節攀升,導致少年走上絕路的最大因素為何?心理健康司長諶立中澄清說,當青少年出現自殺念頭到最後死亡,「最後一哩路」的決定因素是就自殺方式。
他強調,很多人在自殺行為發生後都是後悔的,只是一時衝動,因此衛福部努力想辦法避免發生自殺行為,且研究顯示,針對高致命性自殺工具或方法之管制,可有效減少自殺死亡率,如強化高處墜落預防。
強化健康識能教育
賴惠員質詢時說,自殺方式已經有所改變,過去可能是燒炭、喝農藥,現在則是跳樓,但還是去探討心理上的根源因素,眾多青少年自殺前都沒有尋求諮商的醫療資源,應加強前端預防,才能有效預防兒少自殺。
諶立中表示,台灣對精神疾病、情緒障礙仍有汙名化的狀況,導致許多青少年不願協尋諮商資源。對此,衛福部會加強推廣健康精神識能的教育,並強化校園與醫療機構的聯繫。賴惠員建議,自殺高風險族群涉及原因複雜,更應跨部會合作,如果是校園心理量能不足,則應與地方政府的資源介接。
成立專責單位
時代力量王婉諭也表示,針對青少年自殺,儘管衛福部承諾改善校園安全環境,但畢竟「比較末端的防治」,防治自殺應從預防開始。她引用統計指出,目前自殺青年中,僅18%有精神科的就診紀錄,顯見青少年尋求醫療協助的比例很低,整合多個系統與專業,才能減少青少年的自殺率,她也呼籲在校園定期舉行心理健康會議。
國民黨立委張育美質詢也說,衛福部應比照長照司,成立「兒少專責單位」。薛瑞元表示,「未來不排除」,但現階段應先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