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煊/職業倦怠感《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3》

王建煊 2022/11/13 11:07 點閱 2235 次

任何一件美好的工作,如果因天天都要做而成了職業化,那麼再有興趣的事,都會變得無聊難以消受,這就是一種職業倦怠現象。

職業倦怠影響有多大,要看支持這項工作背後的動機因素,是否偉大有力。動機因素強而有力,職業倦怠現象就小,容易克服,反之就容易投降。

為何有職業倦怠感?

有位先生受邀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節目是帶狀的,每星期一到五都有,主持費每集1萬元,1個月有20萬元,而且知名度加快就能打開。所以這位先生受邀時,高興萬分,認為自己真幸運。

可是主持1個月後,他就大感受不了,因為節目內容與時事新聞有關,開播前一、兩小時就必須緊張地準備資料,而且每天都要錄影,自己的時間完全被綁住不得動彈。雖然月薪有20萬元,仍然有些不值得的感覺,但又捨不得放棄,主持節目變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職業倦怠現象出現了。

誘因降低了

這樣熬了半年,最後終於放棄。為甚麼半年就放棄呢?因為支持他擔任主持人的誘因降低了。當初接受這份工作的誘因是名和利。後來他發現主持節目未能增加多少知名度,而且原本要參選立法委員的打算已然改變,再也不需要甚麼知名度了。

這個時候如果電視公司將主持費加倍,或是他又想選立委了,那麼他可能會留在主持人的位子上,職業倦怠便可以降低,但仍可能隨時會再浮現。

為耶穌服務

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創辦垂死之家等多種愛心機構,終身服務窮人,從不倦怠,為甚麼?因為支持她獻身窮人工作的動機很強。
德蕾莎修女說,她為生病的人清洗膿瘡,陪垂死的人闔上眼睛,這些被她服務的人,在她眼裡都是耶穌。她說為耶穌服務是她最大的支持力量,所以她的工作從無職業倦怠。

人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度過,職業倦怠感一次次的浮現。如果想要降低職業倦怠,就必須在工作裡加上一些名利以外的東西,使工作更有使命感,更有內涵,人才不致成為賺取名利的機器,人生也能更豐、盛美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