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選舉民調比假訊息嚴重 政府應嚴予把關

醒報編輯部 2022/10/20 14:22 點閱 2700 次

選舉越近,干擾選民判斷的因素會更多,如果選舉的目的是選賢與能,政府就有義務維持涉及選舉資訊的正確性。

民調應有法律規範

這次選舉的一大特色,就是各選舉的民調彷彿是平行世界,雖然是同一個選區的民調,但是結果可能是南轅北轍,落差極大。理論上,刊登民調的媒體應該要對這些數字負責,不過由於版面的限制,往往只能刊登結果,無法詳細查證民調進行的研究方法與作業過程。

對於選民來說,獲取候選人資訊的管道,往往就是來自於媒體,現在又多了更多自媒體,使得民調滿天飛,這些傳播管道都能左右民眾的喜好。如果這些媒體要提供民調,就應予以規範,民調的資訊應該至少要符合政治科學的專業。

準確性不足 有誤導之嫌

民調作為政治學門的一部分,經過這五十年以上的發展,已經有極為科學的步驟跟內容,來確保民調的正確性。

台灣現在有各樣的民調公司跟學校在製作民調,但如果綜觀各種的民調,不但訪問人數低於千人的比比皆是,還有許多民調甚至是網路網路人的隨機調查,這些方式的調查,其實準確性大有問題,但是媒體在呈現時,往往並不刊載細節,這樣的民調,不但準確性不足,更有誤導民意之嫌。

應管控民調單位

對於發布民調的單位,政府應該也要進行管控,如果擔心侵擾言論自由,可以限縮在選舉部分,因為這涉及到是否影響特定人士當不當選的問題。媒體刊登當然需要查證,但如果能從製作的源頭下手,讓製作民調的單位也需要負責,這樣的民調只會更準確,提供的訊息也更好讓民眾參考。

政府花了許多心力財力在防治國外的假訊息,但是對於國內的訊息氾濫跟準確性,卻似乎顯得不甚在乎,其實國內的訊息影響力更大,更會動搖國本。

民主品質在於法規公正性

台灣民主的品質,有賴於政府法規的公正性。政府官員在對外發言時,更應該要有示範的角色,不要輕易引用研究方法不明的民調,就算這些民調有利於政府,因為助長這樣的風氣也是飲鴆止渴。政府所做的民調,往往也會有否偏袒首長的疑問,既然要做,就要做到公正客觀,甚至連題目都要避免刻意誤導,才能得到最真實的民意。

近來的國際情勢詭譎多變,尤其台灣夾在美國、日本跟中國等大國之間,每次的選舉都會牽動周邊國家敏感的神經,因此精準傳達台灣民意也格外重要。

訊息戰從來都不是只針對國外勢力,台灣內部也需要建議起查證的習慣,其實各大黨競爭之間,往往到最後階段,為求勝難免不擇手段,若能立法管制,才能正本清源。

希望年底的九合一選舉,政府能夠開始推動,不要讓有問題的訊息,影響了選民判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