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從高虹安的失言看學歷主義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2/09/22 16:11 點閱 3225 次
高虹安(左2)的言論,充斥了對個人條件的過度自信,忽略了社會提供的支持,包括她能到美國讀博士,也是靠著資策會的支援。(中央社)
高虹安(左2)的言論,充斥了對個人條件的過度自信,忽略了社會提供的支持,包括她能到美國讀博士,也是靠著資策會的支援。(中央社)

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一席「不是像中華大學夜間部,才要去做台大碩士灌水。」,一句話掀起千層浪,還成了Google熱搜排行榜第一名,這句話過度高舉高學歷的成就,貶低了不同學校學制的教育意義,輕忽了所有非第一志願學生的價值,令人遺憾。

學霸的心態

高虹安的言詞也引發的政治效應,如今,台灣社會要藉此省思,一個高知識分子,同時又要參選新竹市長,明明應該謹言慎行,為什麼還會曝露出學霸的心態呢?

高虹安幾乎得罪了所有的讀書人,不論是讀得好的或是念得差的,因為它觸動到了台灣最幽微的升學主義,是所有台灣人成長期中必經的夢魘。有多少人從開始接觸書本,就被諄諄告誡,務必要考上第一志願,彷彿人生唯一的價值就是第一,除此之外的選擇都沒有意義。

升學主義根植人心

有多少學生在這段經歷過程中,被否定、傷害、羞辱跟忽略,只為了得到別人眼中的「第一」,卻嚴重傷害了自己的身心。等到出社會後,才發現學歷其實只是個門檻,更重要的是專業、做人,跟團隊合作。別忘了,高虹安的前老闆郭台銘也只是中國海專畢業。

就算是第一志願的名校畢業,在社會上做事也未必靈通。老闆要的是會做事的人,不是要一疊第一學府的畢業證書當門面,那為什麼時至今日,台灣還是擺脫不了學歷至上主義呢?

學歷的迷思

「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深深影響了現今的社會。台灣有全世界比例最密集的大學,有升學率超過百分之百的大學考試,有撲天蓋地的大學生,卻常常處於人才難覓的窘境。在台灣不論哪一行哪一業,總是把學歷掛在問題的第一項,彷彿讀過第一志願,才叫做有價值?這種過度單一的評價標準,成了廣招人才的最大困境。

在這次選舉當中,有多少政治人物拚了命的想要擠進第一學府的窄門,甚至要花幾百萬元新台幣,為的是換得一張珍貴的高學歷證書。這就反映了台灣的深層潛意識,獨尊第一學府的後果,就是讓台灣的百工百業不能得到平等的尊重,人才也不能平均進入到不同的領域。

社會需要多元人才

有許多的手工業、技術鍛造或是藝術表演,是不需要第一學府學歷的。對於這些從業者來說,只要私立大學或是夜間部的教育,就已經讓他足夠在社會上立足,否定這些學校的教育跟學生是很荒謬的,想想台灣第一學府的學生才佔總人口極低比例,難道這些人就可以解決社會的所有需求嗎?

一個台大法律系畢業的學生,一旦生病無人照顧,還是需要一個看護在旁邊,請問你看過幾個看護有高學歷的,現在要去醫院找一個看護,就算排隊等候,還未必找得到人!

家庭、環境的支持

教育一直是需要高成本投入的,一個學生能夠專心安心念書,除了個人的努力,還需要家庭、環境的配合,與國家資源。就算是天才,在出社會之前,也都是靠著環境的支持,才有辦法逐階向上就學。

高虹安的言論,充斥了對個人條件的過度自信,忽略了社會提供的支持,包括她能到美國讀博士,也是靠著資策會的支援跟支持。高學歷者如果欠缺對社會的感恩,自然不會想到回饋社會,那不過是多個自私的天才,對社會貢獻也就有限了,相比社會給予他們的資源,顯得更是不值得。

或許高虹安從頭到尾都沒有這些想法,只是在憤怒當中的失言,但以小見大,台灣社會反應如此激烈,不就是這些話早就是台灣許多人心中的潛意識,傷害著別人,也在不斷被傷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