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故事圈粉術》

醒報編輯 2022/09/19 19:12 點閱 2389 次

透過社群媒體經營創作是許多人的選擇──能順利帶來知名度和收入的話就更棒了。不過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擔心:雖然想經營社群,但苦於內容不夠獨特、不知如何推廣,或是因害怕自己沒錢打廣告而卻步?事實上,你需要的不是一夜爆紅,而是從頭開始建立真實的影響力!

擁有18萬粉絲的超人氣插畫家「街頭故事 李白」,首度公開頂尖創作者都在用的故事行銷心法!從畫一單賺一單的街頭畫家,到擁有數十種被動收入的創業者,更是眾多知名品牌指定的合作對象,作者將以親身經歷告訴你,想靠興趣吃飯,做好「興趣以外」的事情更重要。

本書沒有生硬的理論,用人人能懂的方式,帶你輕鬆理解如何操作社群流量、學會業配心法、吸引忠實粉絲,並掌握「品牌價值」「故事體驗」「社群經營」三大核心能力,讓你的創作為自己帶來第二份收入!

想讓創作為你工作嗎?很現實的,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要有人為你的創作付錢。不過既然是興趣,這件事在一開始的階段很可能是無償進行的,比如爬山露營、看韓劇、吃美食、畫插畫等等。即使能賺錢,在初期階段還是只能用「拚命做同一件事」的方式帶來收入,享受這份興趣的可能只有你自己。因此,要找到能與你一樣感動的人,也就是你的受眾。

解決受眾的需求

你的興趣最初可能只是閒暇時光的嗜好,如果你決定讓這項興趣為你工作,就必須讓這項興趣在執行時能為你帶來收入。至於要怎麼讓人花錢購買你的興趣呢?其中的關鍵並不是訂出一個完美價碼,而是這項興趣能解決「誰」的「什麼需求」。

例如:我喜歡手作乾燥花束。那可以解決的需求就是,需要花束布置家裡或店面的人、需要送禮或告白的人;我喜歡畫美食插畫。可以解決的需求就是,需要手繪菜單的店家、需要美食資訊與推薦的讀者;我喜歡拍搞笑影片。可以解決的需求是,需要吸引眼球行銷方式的廠商、需要有趣影片療癒身心的觀眾。

「產品」還是「服務」

知道要解決怎樣的需求後,接著可以思考你的興趣要提供的是「產品」還是「服務」。

以我做為人像畫家舉例,平常販售人像插畫為「產品」,並將畫圖時與客戶聊天的過程當成「服務」一併販售。插畫可以設為大頭貼、分享給親朋好友,甚至印製成婚禮小物和手機殼。服務的過程則成為我的創作靈感,進一步經營社群媒體、產生流量,再帶來其他收入。

假設你的興趣和我一樣是畫圖,當你為某對準備結婚的新人畫了一張婚紗插畫後,除了販售作品本身之外,還有機會從中獲得更多可能:一、將這張作品印製成婚禮紀念小物,或做成會場的背板等。二、額外販售客製化結婚書約,將作品印製在書約上,成為獨一無二的紀念。三、將繪製的過程錄影下來,這段影片本身也能成為商品或增加原本商品價值的附屬物。

以上三點都是站在「準備結婚的客人」的視角來看「可能會想請人解決的問題」,而你卻有可能只靠一項商品就解決他們的所有問題,這就是從「無價進行」到「有價販售」的關鍵:找到「你的興趣」與「他人需要」彼此重疊的部分,讓人明確知道你能提供哪些產品及服務,又能解決他們的什麼問題。

建立品牌價值

「世界上已經有了這麼多品牌、KOL、創作者,大家為什麼還要喜歡我?」先別感到難過,這個問題並不是為了打擊你的信心,而是要讓你更確定未來努力的方向。現在請你先仔細思考一個問題:你最喜歡的餐廳是哪一家?

假設是一間拉麵店好了,它想必不是世界上第一個賣拉麵的;店裡的料理或許好吃,但也一定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更上一層樓的餐廳才是。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它現在就是你心中第一好吃的拉麵店。從店裡的裝潢、氣氛、熟悉的店員、色香味俱全的餐點,還有你在這裡用餐的所有記憶,都造就了這個「心中第一名」的結果。

為什麼一家餐廳即使不盡完美,卻依然受人喜愛?一個明星就算有缺點,卻有粉絲喜歡?祕密在於:人們心中對喜好的判斷,並非如機器般數據化的理性抉擇,只從數字高低做決定。

創造稀缺性

比起成為最頂尖的1%,只要讓你的品牌有一、兩個讓人為之驚嘆的地方就足夠了,這就是所謂的稀缺性(scarcity),一個能讓你在茫茫人海中被看見的祕訣。把握自己的稀缺性,持續培養你的專業能力與形象,並且不畏懼地將這些大方分享出去。

想創造稀缺性,你可以試試「將A融合B」,或「同一件事換種做法」。方法一是「將A融合B」,是水平發散的思考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把兩個看似無關的領域結合在一起,用不同的專業知識與生命經驗創造出前所未見的創作形式,例如:會畫「短篇漫畫」的「外科醫師」、將「插畫」與「冷知識」結合的畫家,或是做「西式甜點」,且每道甜點背後的設計理念都來自「天文知識」。

這三個例子都是真實的成功案例,只要以關鍵字搜尋,就能找到實際品牌。「將A融合B」能涉及的領域不但更廣,也更容易挑起人們的好奇心,這也是為什麼儘管我身為一名插畫家,卻建議所有想從事這項職業的人「生活中不要只有畫圖」的原因。

方法二是「同一件事換種做法」,是垂直往相同領域探索的思考方式。理髮師利用「拍攝before & after」來呈現自己的「美髮作品」、把「網路梗圖」融入「傳統政府文宣」,或用「面對面說故事」的方式來進行「人像插畫」。

上面的第三個案例就是我自己使用的方法。這種垂直思考並不主動結合其他領域,而是利用讓人耳目一新的作風呈現同一件事,自然就能和同業間產生讓人心動的差異性。

永遠沒有「足夠」的一天

為什麼畫面看似簡陋、粗糙的漫畫也有被看見的機會?原因在於,漫畫身為一個說故事的載體,並不是畫得精美就是好作品,還有很多會影響成敗的因素:高潮迭起的劇情、敘事性強的構圖、張力超強的分鏡、異想天開的世界觀及人物設定等等。

閱讀漫畫的感受就像一塊圓形的披薩,畫技或許占了某個重要的比重,但光靠畫技無法填滿一整塊披薩。下次經過書店時,你可以做個小小的實驗:找到任何一套超過五十集的漫畫作品,把第一集和最後一集抽出來,用肉眼比較兩者作畫的成熟程度,你一定可以發現,很多漫畫家也是在走紅後,畫功才慢慢磨練得越來越好;反過來說,他們一開始都不是在百分百的狀態下起步的。

漫畫只是一個好懂的例子,而這項原則其實可以套用在任何一個領域。一項產品或服務的單一品質固然重要,卻無法成就整體的成功,所以不要再說「等到我夠厲害再來做這個」,因為這種思考方式中,永遠沒有「足夠」的一天。

最小可行性產品

若想投入一個領域,可以使用MVP(最小可行性產品)原則,以最短時間與金錢成本快速進入市場,測試這件事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就從失敗的經驗中找出錯誤的因子,一次次試錯。因為光是窩在家裡東想西想,就永遠無法得到市場、觀眾、客人體驗完產品後給出的回饋。

在一個領域中剛起步的你,一定有很多能力是不如他人的,但是套用披薩原則後,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已經擁有某些優勢,而這些優勢也能用來彌補短缺的能力。

別害怕自己還不是專家

我雖然是一名用視覺說故事的畫家,但在這些視覺創作中,最重要的特質並不是大家容易想到的「唯美」,而是「精準」。正因為我的創作題材是人生故事,精準的文字與圖像才會比唯美更重要;因此從以前到現在,我都認為在畫技以外,自己還有許多能嘗試的地方。

別害怕自己還不是專家。等你覺得自己夠好再投入市場時,也許就已經太晚了。先用不同面向的優勢截長補短、彌補目前短缺的能力,等投入市場後,再慢慢強化自己的弱點。有太多人堅持「等我夠……後,再來實踐夢想」,結果就這樣抱著這個想法過了一輩子,從未真正與世界碰撞過,而夢想也永遠沒有機會得到市場的驗證。請你相信,最好的故事的已經在你腦中了,只差在用對的方式說給對的人聽。(昀恬/輯)

《社群故事圈粉術》
作者:街頭故事 李白(繪畫家)
出版社:究竟

其他書訊:
《通膨的恐懼》
作者:羅伯特.霍克特(監管機構顧問), 亞倫.詹姆斯(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哲學教授)
出版社:樂金文化

事實上,「錢」不是央行印出來的,它來自於我們對彼此「無中生有的承諾」。本書的兩位作者基於對金錢與聯準會的深刻認識,展開一場令人大開眼界又鼓舞人心的討論。他們不僅要探索「錢是什麼」、「錢怎麼來」,還要展示央行如何建立一個為所有人服務的經濟型態,而且不需加稅、不需額外的監管。

一旦更了解金錢的本質與央行的能力,我們將知道如何能擁有更多的錢,以及貨幣政策如何協助修補我們的社會契約,讓我們不必老是擔心社會瀕臨崩潰──最終,打造更繁榮、更健康的政策及社會。

《大武山下》
作者:龍應台
出版社:時報出版

龍應台以孩童似的無止盡的好奇、田野調查者追根究柢的執著、文學家時而空靈婉轉、時而深沉大氣的文字,刻畫出大武山的世界,既是煙火人間,又是冷月無聲。

書中所有的人物都是虛構的,唯一真實的是人物的精神,所以不必對號入座。只是下回走進任何一個鄉間小鎮,你知道,馬路上走著的、市場裡蹲著的、田裡頭跪著的,斗笠和包頭布蒙著的,皮膚黑到你分不出眉目的,每一個人,都有他生命的輕和重、痛和快,情感負荷的低迴和動盪。

《等不及飛去日本玩?》
作者:禾白小三撇
出版社:健行

跟著著名日貨Shopping達人,資深潮流品蒐藏專家吃好喝好買好!吃喝玩樂一次到位!日本控必看,最完整的樂購指南!

為你彙整台灣實體通路與電商平台,帶來最新鮮的情報,最好逛好買的特色小物與美味鮮食,宛如帶給你豐富的日本小旅行!文末也有介紹去日本旅遊的一些商圈巷弄推薦,讓躍躍欲試、迫不及待想飛去日本旅遊的朋友,也可以為準備出發暖暖身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