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的大變型,新制度帶來的不公平?

陳敦源 2022/09/07 11:47 點閱 2311 次

今天大學新生都陸續入學了,但是高教改革的爭議,持續存在。

失去公平性

忝為今年108課綱第一屆升大學新生的家長,小女兒對於分科考試同班同學向大躍進的現況有些無奈,一方面我說那些可能是個案,另一方面說,你選擇不參加分科考試換來幾個月「天年般」的生活,應該是一種很棒的生活體驗!

但是,看見這篇丘美珍所寫的「正當我們覺得108課綱會越來越好時,大考中心卻揮出了一記鐵拳……」一文後,我知道我們的教改與少子化的問題產生了惟妙的化學作用,讓大家所珍視考試公平的傳統價值,在多層次的複雜體系中,不論從程序上或是實質上來看,哪種單純一試定調的絕對公平性,都即將消逝殆盡!

文章中提到「當所有人都幾乎被說服,朝這樣的未來移動時,大考中心一張出壞的數學考卷,卻一棒打醒了大家,讓所有人發現:才沒有什麼更好的未來,只有大考中心能決定你的未來。」

效率與自主之間糾纏

正因如此,要證明一個孩子走上適性的道路,並不能以拆毀排名的各種設計細節(比方說,不公佈班排與校排等分數)來達到目標,我認為,如果不讓學生在國高中時有充分自我追尋的時間,還是想將密密麻麻的課綱條目注入學生意識中,考試的題目可以經過長時間訓練就可拿高分出頭,適性最多只是個理想。

最後,不知為什麼,最近發現教育改革的本身,也是在效率與自主(公平)之間糾纏不停的價值衝突,再碰上一個完全無解的少子化大趨勢,行政實務上我們需要的可能不是理想與口號,而是能夠平衡兩種價值的制度設計理念與落實評估的方法。

多元需求的教學環境

事實上,選定單一價值目標的教育改革,對於教育政策上的多元需求是會產生抑制的作用,近而在很多「區域公平」(local justice)的地方出現很大的爭議,任何一屆的學生,可否用一個單一表尺從第一排到最後一名是一個相對的問題,教育政策的重點不應該是「推翻單一表尺」,而是在既有的表尺需求下.設計可以提供多元需求的教學與升學環境。

教育政策的改革,真是一個標準的價值衝突且必須耐心融合的政策改革案例。明年因為少子化繼續發威,今天分科考試的結果影響,制度規範下的受影響個人,這些人的行為改變將會一同建構出另一個不同的制度性結果,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