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受信任? 我應跟上國際規範

簡嘉佑 2022/08/02 18:11 點閱 24028 次
工研院2日舉辦可信任AI線上國際研討會,探討AI風險管理、可信任的AI系統等議題,吸引上百位專家參加。(網路截圖)
工研院2日舉辦可信任AI線上國際研討會,探討AI風險管理、可信任的AI系統等議題,吸引上百位專家參加。(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資安漏洞、假新聞與隱私安全,AI不再受信任?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2日指出,各國都致力於提出AI的規範,我國也應加上國際步伐,才不會讓相關產品被排擠。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舉例說,AI能輔助醫師判斷病癥位置,只要能確保個資不外流,就能大幅增加醫療品質。

工研院2日舉辦可信任AI線上國際研討會,探討AI風險管理、可信任的AI系統等議題,吸引超過500位專家參加,包括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資訊技術實驗室幕僚長塔巴希,台灣AI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台大資工系教授許永真等人。

AI就像哆啦A夢

工研院指出,現代社會中AI演算法無所不在,從 Google 搜尋引擎、Facebook 貼文推播、Netflix 影片推薦,到自駕車、無人機創新應用。而管理AI人工智慧也帶來許多風險,使得全球逐漸重視「可信任AI」的議題,並開始將AI治理納入法規。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先讚許表示,可信任AI研討會是很好的開始,強調「(AI與人類)就像是哆啦A夢和大雄的關係,兩者相輔相成」,可以將AI理解成輔助式的智慧(Assistive Intelligence),而非完全取代人類。

但她也指出,在許多地方,AI等科技與民主制度正在發生衝突,盼透過此次研討會交流先進民主國家的AI治理思維,加速AI科技發展,實踐2030年達到創新、包容、永續的智慧國家目標。

道德倫理爭議不斷

張培仁進一步指出,AI應用引發社會開始討論倫理道德的諸多議題,包括資料偏見、隱私保護與安全、系統透明化等;呂正華指出,國際逐漸重視AI的管理與監控,例如美國政府於2020年發佈《人工智慧應用監管指南》,就將可信任AI的準則列為其重點。

呂正華強調,未來將規劃台灣與美國的NIST、法國的LNE等國家級實驗室合作,鏈結美國與歐盟相關技術規範與標準,協助台灣AI產品能符合國際共通的標準與要求。

張培仁舉例說,工研院的「眼部醫學影像輔助診斷AI技術」,即是運用AI技術在3秒內快速辨識,並判讀病變的嚴重程度,而且可以標示不同病癥的位置,能夠有效輔助醫生進行診斷。張培仁表示,如果能隱私保護安全前提的前提下,就能有效加速醫生的診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