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的電視、汽車大量出口到世界其他國家,曾經是全球貿易逆差的熱門議題,但是誰也沒有想到,近日,日本製造大轉向,目前最夯的日本產品居然是化妝品,而汽車與電器用品已經逐漸讓給韓國與中國大陸,如今,三星手機、現代汽車與海爾家電的國際上揚名吐氣、連戰皆捷,已經完全不輸給豐田汽車與松下電器。
不再南橘北枳
今年5月20日全球Covid-19歹戲拖棚的氣氛下,老牌日本化妝品資生堂公司,在九州島福岡縣的久留米工廠開始啟動生產線,預計啟動三座新的工廠,投資1400億日圓(約308億台幣),目標客戶是中國大陸市場。
在以自動化生產為常態的日本,化妝品這行獨獨保留很多「人的智慧財產」,資生堂堅持不去國外設廠,尤其不去新客戶最多的中國設廠,因為她要把高附加價值的新型化妝品產品,讓日本本土的設計師來主導、日本的工廠全自自動生產,乃至品牌的價值感全新調整塑造。
如果「橘越淮而為枳」,改到大陸生產包裝,品牌價值一旦破壞,則連目前正在風靡日本化妝品的中國客人都不要買,改買歐洲的香奈兒之流了。
日貨的競爭力
如今日系化妝品已成為金牛產品的大出口產業。乍看讓人納悶,深入了解則會心一笑,的確在這個後現代的時代,東亞各國過去所謂的工業後進國家,如今在生產汽車與電器產品的技術上追求,都已經到了物美價廉才有競爭力的程度,那日本貨還有什麼競爭力呢?
也許應該以昔日場景來做時空對比:還記得1980年代白髮皤皤、英語流利、頭髮梳得光潔的日本「新力先生」盛田昭夫的代言嗎?「日本製造」全球品牌形象,深植人心,盛田昭夫功不可沒。
然而1980年代中葉,最顯著的全球製造業趨勢是:隨著日圓兌換美元大幅升值的年代,讓日本製的隨身聽等電器產品賣到世界各角落,那時候台灣的趕潮流的族群流行到東京的秋葉原去掃貨,唯恐隨身聽的造型不夠迷你酷炫,潮流更換的迅捷,跟現在智慧型手機更新的速度沒有兩樣。
四十年來生聚教訓
如今這種簡單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被已故的蘋果電腦科技怪傑賈伯斯的i-Pad,i-Phone等整個顛覆了產業規則,串流、網際網路點選音樂的技術不只擊垮整個唱片產業,也讓流行藝人只剩下開大型演唱會的商機,更讓40年前的日系小家電變成昨日黃花,笨拙可笑。
那麼資生堂的九州久留米工廠這次生聚教訓,要從四十年前的歷史學會什麼?也許這次確保化粧品產業核心競爭優勢的做法,就是守住故鄉產業的製造基地,絕對不考慮到海外設生產線。
這樣固守母土的作法,其實用專業的管理學術語叫做「價值鏈管理」。也就是在從原料到成品上市的業務流程中,有幾步驟是特別核心的,可以說寸土不讓的價值確保動作。
品質把關、堅守價值
在無縫的接續流程中,讓眼紅於資生堂品牌的國外競爭者,不可能插手、觀察、仿冒任何一個流程,包括:對化妝品上游與成品的物料的流動(物流)、市場訊息的流動(資訊流)和交易出口貿易的金流,這三「流」百分之百掌握在日本人自己的手中,則消費者在終端產品買到手後,就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價值感。
則庶幾這個「美麗的產業」可以確保短期內不被超越,可繼續收割,投入新廠,提高產值,形成正向循環。而這,就是對的策略管理了,也就是日本製造業之化妝品業可以順利轉向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