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陷入「低欲望社會」

魏世昌 / 軟體工程師 2022/03/28 15:56 點閱 2843 次

副總統賴清德回自己母校成功大學演講,談的是青年的未來挑戰,但現場調查學生未來想做什麼?竟有41%選擇要當「躺平族」,賴傻眼之餘,仍鼓勵學生應要迎向未來、接受挑戰。

躺平或躺平主義被當成一個貶義詞,因為他們往往以安於現狀,認清現實,安安穩穩不做他想的方式閒散度日。但躺平卻讓我想起了日本策略大師大前研一在其《低慾望社會》一書提出的獨特現象:「低慾望社會」,亦即人們喪失物欲、成功欲,大多數人的心態不只是不願意背負房貸或結婚生子,更是不想承擔所有的風險及責任。

年輕人之所以變成「低欲望」的背景原因,除了人生經歷只有低薪資、工時高、房價高、就業市場不景氣的黑暗時代,也是他們的父母成了「負面教材」的緣故。

這些人的父母剛好是泡沫經濟的世代,為了滿足自己的物欲、占有欲,以及想要出人頭地的欲望,卯足全力、拚命工作,但在他們眼中認定的,卻是父母每天汲汲營營,並不想關心家庭。

於是,這些人便在潛意識中告訴自己,不想要變成那樣的人,不要辛苦工作,而是悠哉過生活。

筆者不是要倡導年輕人躺平,而是認為在我們怪年輕族群好逸惡勞,功利現實之前,我們也要反問從政者有沒有為年輕人帶來希望?在他們奮力改變現況卻欲振乏力的時候,是否給予他們支持?政府應該向這些年輕人展示明確的國家藍圖,讓他們相信未來一片光明,一定會比現在更美好。

當廣大的年輕世代,失去了可以在台灣追逐「前途或希望」的耐心時,其實是台灣很大的危機,這也是台灣近年來,社會氣氛和民情士氣低落的原因之一,國家應該對年輕世代有更多的正向精神鼓勵和實質資源支持,才是改善台灣社會活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