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蔡總統盼還蔣經國本來面目

醒報編輯部 2022/01/24 18:05 點閱 2200 次

時代總有巨人,他們推動著國家改變,這是事實,至於如何評價?隨著時間推移,這些人物的面向也會越來越立體。蔡英文總統上週難得的出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開幕典禮,在致詞時拋出對蔣經國前總統功過的思考,令人耳目一新。

各面向解讀領導人

雖然立刻有人以希特勒作為對照,認為蔣經國跟希特勒都有如「惡魔」根本不該被正面評價。但是對人物的臧否是否只有「人權」這個面向?或許是民主台灣該一起來面對跟思考的部分。

蔣經國與父親蔣中正都是時代巨人,他們所處的時代內外交迫,也確實造成冤獄不少。從人權與公義的角度,台灣已經開始進行清算與反省,受害者的冤屈也必須一一追究,這是身為民主人權台灣的自覺,應該給予肯定。但是從蔣家父子在亞洲政局的角色,只從人權來看,其實也過於片面。

功過各有看法

尤其蔡英文總統提及的蔣經國,正是扮演亞洲反共橋頭堡的時期,在當時面對中國隨時可能攻打台灣的當下,台灣藉由美援逐步站穩腳跟,蔣經國在內政推動各項重大建設,同時以親民形象走入民間。誠如蔡總統所說,不同時期、不同對象看見的蔣經國,的確落差很大,功過解讀也各有不同。

蔡英文以總統身份,拋出對蔣經國的評價論斷,並不代表蔡英文總統可以對蔣經國的功過一錘定音。對於蔣經國功過的評價,在民主的台灣跟多元的角度,肯定可以得出各種不同的面向。台灣社會藍綠白黃並陳,若以單一角度壟斷歷史的詮釋,其實反而是變相的獨斷。

還他本來面目

例如蔣經國涉及的白色恐怖,還有推動十大建設,這兩件事情涉及的面向完全不同。台灣不同的研究學者本來就有不同論述,以為台灣對蔣經國的評價只有一元,是完全忽視台灣近幾年在言論跟學術上的百花齊放,或是基於政治需要的刻意忽略,更是對台灣民主包容的不信任。

總統剛一發言,當然就有不少的反對聲浪,黨內黨外都有,但台灣民主化至今,已經沒有甚麼議題是哪一個陣營的專屬,或是僅能有哪種結論。蔣經國在世的時候,台灣還沒有真正民主化,對時任總統的評價也有很多忌諱,難免褒多於貶,現在蔣經國走下神壇,更該要還他「本來面目」。

時代的眼光

對於現今的台灣來說,無論是國號、憲法或是總統,其實都有了更加豐富的詮釋,這更證明了台灣以人為本的,而不是以傳統為本的新政治風潮。

當日蔣經國從蘇聯返中,連中文都幾乎忘光,卻能坐上一國之首,回想中華民國曾是一群叛國之人,推翻滿清,建立了民主新時代。今天時代之輪再度轉動,對於過去的政治人物,也該建立更豐富、飽滿跟多元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