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綜合報導】內部管理限制重重的中國,真的能推動產業創新嗎?中國工業與信息化部門10日推出《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希望能推動輕工業製造更多創新的產品,並於2025年誕生全球知名的大品牌。該官方文件表示,物聯網、AI等技術必須要加速與傳統製造融合,並擺脫過去依靠低成本競爭的商業模式。
2025要有大品牌
根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工業與信息化部門10日推出《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希望讓中國製造商自行研發更有創意的產品,例如智慧煮米機、有定位功能的鞋子,或是機器人清道夫等等,並推出更多中高階產品,改善製造業缺乏大品牌的困境。
該部門也指出,希望能在「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下,建立中國自己的製造業大品牌,研發多元、符合潮流的商品,吸引年輕消費族群與拉攏國外市場,如低酒精的啤酒等等,該規劃列了很多指引。《新華網》分析,這對於中國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製造業升級有很大幫助。
創新與專制的抉擇
另外,新華社的文章也指出,隨著勞動力及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中國製造業競爭優勢有所削弱,供給與市場需求適配性不高,產業鏈與供應鏈的穩定性也面臨挑戰。因此希望透過相關政策,各地區依據自身情況制定更詳細、客製化的方案,培育智能製造生態體系、推動基礎學科研究與建設產業園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於杭州G20演講時強調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希望能擺脫過去長期依靠資本、勞動力投入的發展模式。不過西方學者普遍認為,中國內部因嚴格的政治限制,很難激發突破性的創新,讓中國走出高勞力密集、世界工廠的狀況,因此外界仍相當關注中國是否能成功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