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得票均未過門檻 非民主的勝利

劉東皋 2021/12/19 12:42 點閱 2292 次
在如此低的投票率之下,「許多民怨依舊存在」,而這些民意在未來選舉中,是投向國民黨、民眾黨或其他在野小黨,頗值玩味。(中央社)
在如此低的投票率之下,「許多民怨依舊存在」,而這些民意在未來選舉中,是投向國民黨、民眾黨或其他在野小黨,頗值玩味。(中央社)

【台灣醒報特派員劉東皋特稿】四項公投結果,看起來是民進黨贏了,國民黨輸了。但也顯示出,公投的意義被閹割了。整體投票率僅有四成一,且不論正方或反方,四項公投得票數都未超過495萬票的門檻。表面上民進黨可以號稱這是政黨的勝利,但如果要說此次公投是民主台灣的勝利,恐太樂觀。

雙方都未過495萬門檻

設想,如果民進黨是提出要求公投的一方,其訴求是核四不重啟、三接不遷移、萊豬要進口、公投不綁大選,則此次各項公投的結果同樣都未超出總投票人數的四分之一。重點在於,民進黨此次是使了全力、花了無數公帑全國動員之下,其得票數也沒有一項超過門檻。這能算是公投與台灣民主的勝利嗎?

民進黨這次的策略及戰術層面算是贏了;一方面全力動員綠營支持票投票,一方面讓中間選民降低回鄉投票意願。例如,經常放話即使公投通過也會執行既定政策,讓中間選民覺得投同意票也沒有用。造成中間選民不想、不願投票,這策略算成功了。

政黨對決各有問題

歸根究柢,這次公投的實質失敗(非表面勝負),就在於公投未能綁大選,使得低投票率根本難以顯示出真正的全民意志。尤其中間選民的不願投票、或不想、不能投票,是決定此次全民公投勝負的重要因素。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多次預測,四項公投恐只有核四重啟未過,在公投結果公布後,他認為是中間選民「袖手旁觀」的結果。但中間選民不見得是對公投冷漠,其不投票原因,有可能是認為投票後政府也不執行、或是眾多年輕人、青壯年忙於課業、生計而無心或無力回鄉投票,這些都需進一步分析。

綠全力動員下的危機

要從這次公投結果預測2022的選舉,在公投投票率偏低且缺乏中間選民意向的深層分析下、仍很難判斷。但可以斷言的是,民進黨以國家龐大資源配合黨政動員之下,在全國各地號召泛綠民眾出來投票,可算是一次選舉動員操兵。但支持不同意的票數仍未過全國投票人數的四分之一,這是可見的重大危機。

這也印證了游盈隆的一句話,在如此低的投票率之下,「許多民怨依舊存在」。至於眾多民怨的民意,在未來選舉中,是投向國民黨、民眾黨或其他在野小黨,頗值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