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公投造成的社會分裂難以彌補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1/12/16 16:28 點閱 1486 次

公投將在周六登場,藍綠肯定會超級動員,估計週六投票在晚上十點前就可以知道分曉,但無論結果如何,台灣社會都將面臨新一次的分裂,因為四大公投議題,藍綠壁壘分明,並且沒有對話基礎。

政權來自人民賦予

以三接藻礁議題來說,蔡英文總統原本跟公投發起人潘忠政之間還有一番淵源,但最後蔡英文總統再度前往桃園視察時,卻沒有再找潘忠政溝通,而是逕行前往。毫無疑問,這表示雙方早已沒有溝通的空間。問題是政府是有義務跟民間溝通的,因為政府的權力也是來自人民的賦予。

如果繼續在各個公投項目操作兩邊的對立,甚至帶入恐懼跟威脅,其實就算公投結束,兩邊對立依舊,到時候政府反而更加尷尬,因為政府不可能不管這些對立的民眾,甚至務實地說,下次選舉,政府還是得爭取他們的支持。

侯友宜為不表態辯護

舉例來說,根據政府的說法,一旦失去三接方案,台灣將陷入缺電危機,問題是如果三接公投過關,政府能讓缺電發生嗎?難道政府遇到民意反彈,就可以雙手一攤,把責任都推給民意嗎?那是綁架民意,不是真的尊重民意。如果政府要打焦土戰,那放了火之後,滅火的不還是政府嗎?

不只是政府,在野的國民黨也為了公投表態,讓新北市長侯友宜跟台中市長盧秀燕被推上火線,侯友宜還在臉書寫了洋洋灑灑的千字文自清,為自己的不表態辯護。其實有些人不表態也是好的,因為台灣的對立已經太激烈,到目前為止,幾乎四項公投正反意見都是呈現拉鋸,就因為對立太嚴重,才需要有一些中立人士存在,也才能讓社會後續能夠對話跟運作。

按照公投法規定,公投結果政府是有義務要遵守的。但是可想而知,公投結果無論是甚麼,真的要執行起來肯定都是困難重重,尤其牽涉的項目從內政、衛生、食品安全、環保、能源,還有對外關係。不論是執行者還是要安撫反對的另外一方,都不僅僅是執政黨的工作,也是全台灣所有政黨的工作。

戰爭之前先想想

在戰爭之前先想想結果,控制不住後果,那最後一定會耗盡所有的成本。國民黨現在傾全黨之力,為的不只是四大公投,更是要為接下來的選舉暖身。民進黨也是一樣,要為自已的執政繼續鋪路。那更需要思考公投後如何彌平紛爭,讓雙方冷靜。

公投是一時的,國家是永遠的,雖然在公投前要大家冷靜很困難,但是如果整個社會都忙著表態,那等到公投結果一出,卻發現跟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那才真的是衝突的開始。

讓一些人選擇退到中立的位子,給社會一些空間,也讓各自的群眾有些不同的思考,這是為了長遠的台灣著想,不然所有人都忙得一頭熱。難道台灣是真的想要一次公投後,直接退回到原始社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