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特質遭誤解 專家:後疫情需改革

林志怡 2021/11/16 14:41 點閱 2837 次
高敏感人群常因為過度的情緒反應,導致社交邊緣化。(網路截圖)
高敏感人群常因為過度的情緒反應,導致社交邊緣化。(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林志怡綜合報導】高達兩成的人類具有「高敏感人群(HSP)」特質,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產生心理上的問題,也常在特質展露初期被診斷為自閉症。專家指出,這類族群常常被社會貼上「脆弱」與「情緒化」的標籤、淪為校園霸凌的受害者,但透過自我調適,高敏感人群往往能發揮更好的同理能力,其創新、細膩的思考方式也將成為重要改革動力。

被誤解的高敏感人群

臨床心理學家馮洛布對衛報解釋,高敏感族群會更深入、更精細地處理接收到的訊息,但也因此在多重刺激的複雜環境下,容易因此陷入過度刺激、過度興奮和不知所措的情緒狀態。馮洛布說,這類高敏感人群通常會因為被環境干擾、表現得較為情緒化,導致其在社交場合容易成為被欺負的對象,進而導致自尊心低落,並覺得被孤立與誤解。

敏感性專家和心理治療師朱莉·比耶蘭對健康雜誌進一步指出,高敏感特質是一種無法通過後天發展或改變的先天特徵,並不需要特別就醫或進行治療,且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具有此一特質的民眾有 70% 的表現會較為內向,30% 則是較為外向。

但高敏感兒童常因為其類似於自閉症的外在行為,被家長帶至醫院就醫,而醫師也常將其診斷為自閉症障礙,但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普魯斯否認兩者的關聯,指出兩種特質在感覺系統上同樣都有更高的敏感度,但彼此並不相關。

優秀的同理能力

另一方面,研究指出,大腦成像掃描顯示,在 HSP 量表上得分較高的人,意識、同理心和反應能力方面相關的大腦區域,會比一般人更為活躍,目前的研究也主要從生物學或生理學的角度來進行研究。

馮洛布強調,「高度敏感並不是弱點」,並強調此類人群具有更優秀的同理心與換位思考能力,且非常有自我意識、富有創造力,常常能提供很多與主流不同的思考方式,在後疫情時代與氣候變遷下更顯重要,「HSP 有潛力發揮其獨有的直覺和自我意識,透過各種管道影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