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末日論深植人心 年輕父母不敢生(觀察者 The Spectator)

林志怡 2021/10/22 16:07 點閱 5070 次

Baby doomers: why are couples putting the planet aheadof parenthood?

學校的氣候相關教育正在造成氣候恐慌、塑造下一代的絕望文化!由於各國教育大力加入人類對環境的影響陳述,造成的負面影響,雖原意是要勸人們保護、善待環境,但無意間傳遞的「人類原罪」已造成年輕世代的愧疚與焦慮,對氣候變遷下的未來感到絕望。

「柳葉刀雜誌」的全球青年民意調查發現,多達 39% 的受訪者對是否要生孩子感到猶豫;亞利桑納大學的研究進一步指出,過度消費、人口過剩和不確定的未來是三大主因;美國金融公司摩根士丹利更直白地指出,由於對氣候變化的擔憂,不生孩子運動擴大中,對生育率的影響比之前的任何因素都來得顯著。

對於氣候變化的擔憂與焦慮有一大部分要歸因於學校教育與整體社會氛圍,而政府也特別關注氣候變遷帶來的未來,「不能適應,就只能死亡」成為全球面對極端天氣與各項生態危機的主旋律,形同要求每個人保持「恐慌」,而非理性對待。

雖然 IPCC 第六次評估報告將於 COP26 峰會前發布,聯合國預告這份報告將是人類的「紅色」警告,包括潛在的飢荒、乾旱、疾病、難民潮和嚴重貧困,且地球將在人類影響下繼續升溫,幾十年來一直改善生活品質可能會回落到 1980 年代的水平,最壞的情況下將導致數百萬人早逝。

當代年輕父母的焦慮實際上已經脫離了現實的範圍、變得毫無根據,也沒注意到這個時代其實將提供孩子更長的壽命、更好的健康生活、更自由的自我價值追求環境等。此外,目前的全球兒童死亡率為 4%,較過去改善許多,且與 50 年前相比,當今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翻倍、親子間的氛圍普遍改善。

英國哈利王子與其王妃梅根曾承諾,一生只會有兩個孩子,「以免給地球帶來負擔」,似乎將減少生育當作是一種為環境的貢獻;但人們懷抱著對環境的愧疚與不安、拒絕生育下一代,可說是個荒謬的悲觀主義氛圍。

https://www.spectator.co.uk/article/baby-doomers-why-are-couples-putting-the-planet-ahead-of-parenth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