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股東》

醒報編輯 2021/10/17 09:34 點閱 2840 次

企業領導人寫下的股東信是最權威的資訊來源,提供經營與投資最豐富的智慧和經驗。但現在每一年有幾千位企業執行長公布股東信,投資大眾和一般讀者要怎麼從那麼多資訊來源篩選出最全面、最深入的見解呢?

書中總共收錄16家企業、22位公司領導人的信,包括巴菲特、貝佐斯、Google的賴利.佩吉、IBM的吉妮.羅美蒂、可口可樂的羅貝托.古茲維塔以及華盛頓郵報的唐諾.葛蘭姆等。

其中討論最熱門的議題,例如長期觀點、企業文化與價值承諾、資本配置、買回庫藏股、股息配發、企業併購、公司管理、經營策略以及高階經理人的薪酬獎勵等。不論你是價值投資人,還是企業經理人,本書都能提供你受用無窮的商業知識與經營智慧。

我從1987年開始研究企業寫給股東的信。讀得愈多之後就愈發現,寫得很好的股東信都是在述說公司的歷史和故事。一年又一年的看下來,很像是在看一本很會講故事的好書。透過這些企業公開信,我一方面可以了解公司的企業文化,也能知道領導者的個性和人品。

研究股東信

1990年代,我研讀華倫.巴菲特寫給波克夏海瑟威公司股東的信,頓時驚為天人,特別邀請他到我的大學參加專題座談會。所以我在1996年跟巴菲特見面,也幫他編輯出版《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這本書現在已經出到第五版。我研究股東信的美好旅程就從這裡開始。

從那時起,我開始認真研究各種企業的股東信。一直到現在,我還保存許多印刷精美的紙本股東信,有些已經成為珍貴的經典,像是羅貝托.古茲維塔寫給可口可樂股東的信。在這本書中,我挑選各類產業的最佳代表,從巴菲特和古茲維塔開始,加上14家其他公司的高階經理人,都可以說是一時之選。

觀察產業發展

股市投資老手在篩選投資標的時,不僅會使用一般常見的分析工具,也會利用股東信。股東信裡的訊息經過挑選,所以並不像上市公司該依法揭露的資訊那樣受到規範。上市公司的定期報告中,所有資料都是在會計原則和證券法規下製作,一切都依法有據。

但股東信充滿彈性,能讓經理人傳達客製化的資訊,讓大家更明白企業追求的價值。厲害的投資人就會仔細研讀這些股東信,藉此觀察產業的發展,以及企業領袖的智慧、判斷和遠見。

近年來,企業股東信也引發各方的興趣。2013年《紐約時報》就曾指出,寫得非常好的股東信「不只股東急切想要閱讀,感興趣的觀察家也不例外」。2016年《紐約客》雜誌則提到股東信也算是一種「文學類型」,說它讓人想起葛楚.史坦擅長疊句敘述的散文風格。

最好的商業寫作

有一位研究學者在一年內讀遍3000封股東信;另一位研究員乾脆開一家顧問公司,專門指導股東信的寫作要怎麼掌握重點,才能寫得坦率又清楚;還有幾位觀察家精選一些特別有價值的股東信。這些精選名單幾乎都以巴菲特開頭,然後列出過去40年來傑出的企業執行長。這本書在挑選股東信時當然也參考這些名單。

許多企業領袖都會寫書或回憶錄來呈現自己的思想,但我在這本書中挑選的經理人卻沒有這麼做。他們喜歡透過寫股東信的方式,在企業面對的種種重要議題上表達看法。

而這就是這本書的緣起:最好的股東信就是最好的商業寫作。這些企業領袖針對領導、管理、資本配置和公司治理等主題暢所欲言,再也沒有比他們更具權威的資訊來源了。把這些名家的智慧彙整為一本專書,就像是最優秀的企業執行長組成一支明星隊!

不迴避困難問題

最好的股東信會把讀者當作商業夥伴,對公司和業務提供深入的見解。這些作者會分享圍繞核心事業主題各種面向的看法,包括商學院最基礎的會計、經濟、管理等基本課程,以及企業面對的各類挑戰,譬如競爭策略、創新研發、員工士氣和企業接班等等。

精彩的股東信文筆優美、真誠坦白,而且論點聚焦。它們會明白呈現好消息、壞消息,以及可怕的消息,不會迴避困難的問題。他們採納長期思維,將長期的業績成果繪製成圖表,這意味著他們承認,為了在更長遠的時間得到更高的報酬,有困難的問題需要解決。

在這本書中,我不只選擇最好的股東信作者,也從他們的信中摘出最棒的篇章。這些信件是按個別企業收錄,同一家企業的信再根據時間先後排序。透過這樣的編年排列,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時間推移,每位作者在處理不斷變化的環境和問題時也有所改進。

各家企業基本主題

不過,有一些常見的主題會特別整理在一起,不會按照原來的編年排列,例如買回庫藏股和配發股息,股東信裡的這類主題會挑出來放在各章的最後。這些作者在數十年來處理各式各樣的主題,但有些基本主題是各家企業都會談到的,包括:

一、公司歷史:企業文化、原則、策略和護城河

本書挑選的股東信幾乎都會談到公司的歷史,這也是讀者了解公司業務的重要脈絡。有些經理人深信指導原則、有些經理人注重企業文化,也有經理人對這些構想抱持懷疑的態度。但他們在談到特定業務時,都會討論策略和競爭優勢。很多人把長期願景視為競爭優勢,也有許多人談到產品、客戶多元化,以及規模經濟等「護城河」。

二、長期觀點:不做單季預測

最重要的是,這些高階經理人都堅持採用長期觀點,並沒有專注在當季或當年的表現,而是希望員工、股東跟他們一樣,把眼光放長放遠。看看這本書中的股東信,你就會發現「長期」這個詞比「每季」或「本季」更常出現。他們捨棄法說會與盈餘預測,多半偏好透過股東信來陳述事情。

資本配置與經理人

三、資本配置:買回庫藏股、配發股息與投資

資本配置是指企業在眾多可能的用途中進行資金分配的方法,包括在既有業務上進行再投資、併購新事業、買進庫藏股和配發股息。理想的配置就是讓每一塊錢都發揮最有價值的效用。會這麼想的經理人並不多,但最優秀的領導人都會這樣做,而他們的股東信就會談到這點。他們會把資本配置比擬成投資,引發股東回想自身經驗,產生共鳴。

四、高階經理人:薪資報酬、內部人持股和接班計畫

我在本書挑選的所有領導者都了解獎勵措施的重要性,有十幾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討論薪酬問題。他們都堅決主張經理人與股東的利益應該要一致,所以也都是企業內部人持股的擁護者。另外也有多位領導人談到如何安排接班的步驟。

管理與衡量指標

五、管理:品質、信任和保守傾向

這些文章的作者討論的是品質和理性,強調信任和保守。他們往往會去分析事情,而不是宣揚事情,他們會仔細檢視錯誤和挑戰,而不愛誇耀勝利,或只說最好的預期結果。他們都經常誇獎自己的員工。

六、衡量指標:財務槓桿、流動性和價值

執行長花很多篇幅在談企業指標,告訴股東自己對公司的業務和績效有何看法。他們不喜歡舉債,努力保持資金流動性,而且常在信中詳細描述公司如何謹慎的利用財務槓桿與維持流動性。他們喜歡維持一致的做法,每年針對同樣的指標來進行觀察與衡量,而不是挑選表現最好的數字來說嘴。如果採用新的指標,必定會向大家說明採用的理由,以及解釋新指標的意義。

(興韻/輯)

《親愛的股東》
作者:勞倫斯.康寧漢
出版社:天下文化

其他書訊:

《鬱兒年代》

編者: 下山晴彥
出版社:意識文化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公布的調查報告,疫情期間,憂鬱症與焦慮症的發病率比之前同期增長許多;大人都這樣了,更何況是抗壓性、自主性更低的小孩呢?

根據衛福部統計,臺灣每年有約6千名的孩童因憂鬱症住院治療;另一份全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近三分之一的兒童有精神疾患需要專業評估;自殺是12-17歲青少年第三大死因,也是18-24歲青年第二大死因。

這本《鬱兒年代》,由日本東京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下山晴彥編著,集結多年的臨床資訊,分析並歸結應對方式,希望讓父母正視「孩童也可能罹患憂鬱症」,並傳達正確的憂鬱症知識,進而及早發現積極面對。

《番俗六考》

作者: 黄叔璥, 宋澤萊, 詹素娟
出版社:前衛

清領時期,首任「巡臺御史」黃叔璥將其蒐羅之臺灣相關文獻,以及抵臺後考察各地風土民情之調查報告與訪視見聞,寫成《臺海使槎錄》一書。

其中,《臺海使槎錄》卷五至卷七所收錄的〈番俗六考〉,與卷八〈番俗雜記〉,因詳細記錄臺灣的地理形勢、山川風貌、風土民俗,對當時的原住民,尤其是平埔族群的各方面皆有詳盡的描述與記載。

作為歷史文獻,《臺海使槎錄》也因黃叔璥彙整相關史料與詳盡的巡訪考察,成為臺灣歷史與原住民研究的重要資料。可說是臺灣史上首度對原住民、平埔族群的系統性紀錄,因而至今仍是相關研究與考證的重要可信文獻。

《養肌防老》

作者: 新開省二
出版社:出色文化

魚、油、肉、牛奶、蔬菜、海藻、根莖類、蛋、黃豆、水果。為了維持健康壽命,希望大家每天能吃七種以上的食材。吃得種類愈多,就能預防過瘦跟營養不良,也能預防失智和臥病在床。

老年人的飲食傾向是「魚多肉少」,年輕人則是「肉多魚少」。如果老年人再多吃一點肉、年輕人再多吃一點魚,營養就會均衡了。魚和肉的比率以一比一為佳。

獨居老人都是自己單獨吃飯,如此一來,很容易有老年衰弱期或憂鬱症的風險。為了減少這樣的風險,需要經常製造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吃飯的機會。跟親朋好友一同享用食物,就可以減少老年衰弱期或憂鬱症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