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媒體與權力 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醒報編輯部 2021/09/06 16:41 點閱 3984 次

九月一日記者節剛過一個星期,醒報當時也在同一天慶祝13周年社慶,當日看到名家的種種賀詞,大都肯定醒報能正義公平、跳脫藍綠。對於台灣這麼多媒體來說,醒報的規模跟人力當然不足以抗衡,但這個期許對於大小媒體卻是一致的,台灣媒體的確需要對事實更講究,對立場更超脫。嚴格講,距離民眾的信任,台灣大多數的媒體還得多加點油。

一場烏龍?

短短一天之前,有一名當過警察的網紅寫了一篇短文,簡單講說他過去任職警察的時候,曾經攔查過一名闖紅燈的賓士駕駛,對方卻嗆他說:自己的父親是行政院長。但警察不懼威嚇、執意開單,結果警察居然被副局長給寄了兩支申誡。文中暗示,對方的父親就是曾當過行政院長的駐日大使謝長廷。

因為牽涉特權施壓,因此馬上就有多個媒體轉發,沒想到後來居然大翻盤,發現這名網紅調任台北的時間,與謝長廷擔任院長的時間根本兜不攏。

眼看爆料變成小說,網紅不再回應,許多媒體也紛紛改寫,從痛批特權瞬間變成質疑烏龍爆料。其實網紅的文章只是刊載在自己的臉書,但是媒體見獵心喜、大量轉發,卻又缺乏查證,變成一錯再錯,也重傷媒體自己的公信力。

不顧社會責任爆料

近年來台灣媒體講求快速,卻疏於查證檢驗,導致媒體權威日益下降,當身為監督政府的第四權效能不彰時,自然也不可能扮演好監督的角色。

除了媒體短視近利的求快,媒體人自己的分際拿捏也越來越模糊。近來選舉日漸逼近,媒體的立場也越來越明顯,有媒體主持人之前自己參選國民黨主席,沒想到退選後,還是組織了次團,照樣介入國民黨黨主席選戰。完全不顧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社會責任,殊為可惜。

媒體本就該站在監督的立場,政論節目的製作人或主持人,對於邀請來賓跟議題設定都有極大權限,對於亟欲曝光政治人物有極大吸引力,也破壞了媒體跟政治的分界。

政媒應有分際

媒體不只是一種專業,也該是種志業。每到選舉,都有不少媒體人,像是記者或是主播,被點名或招募加入選戰當中。有志從事政治是好事,但是如果一心兩用,選上當政治人物,選不上就回媒體,這樣的政媒兩棲分界何在?

記者行業之所以特殊,因為他需要站在權力的對立面,如果媒體人物要參選,勢必要與權力做出妥協,甚至可能淪為幫凶。如果這兩個行業可以不斷轉換,當中的分際自然也就難以為繼。

與權力劃清界線

有心參政,就該專心為之,有意媒體,就該與權力保持距離。最忌諱就是兩邊跳來跳去,就算真能維持中立,恐怕也很難取信於觀眾,畢竟瓜田李下,讓人難免懷疑。

台灣的民主與自由,在世界名列前茅,但是媒體專業與信任,卻需要每個媒體人潔身自愛,與權力劃清界線。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就如同媒體與權力不能站在一起,媒體人更該心裡有數,珍惜媒體獨立公正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