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與其拿前瞻預算作工程,不如重新作國土規劃!」前內政部長李鴻源24日在國政基金會座談會上直言,極端氣候頻率與強度上升,不能再以傳統的工程思維解決淹水問題,他希望能將治水工程融入公園等基礎設施,形成低衝擊開發城市,才能在氣候變遷下繼續生存。藍營立委謝衣鳳則呼籲,政府也要重視六都以外地區的治水。
防洪與基礎建設結合
李鴻源說,過去1個月都在談缺水,最近1個月則是談淹水,可顯見極端氣候頻率增加,未來人類可能會因為爭奪水資源爆發戰爭,台灣該如何面對?台灣水庫淤積愈來愈嚴重,到了2030年台灣水庫的儲水量恐比過去少1半,台灣不可能再蓋水庫,他建議政府要加強回收廢水利用,不能再以水庫開源,也要節流。
他強調,滯洪池需要化整為零,與都市景觀結合,且地方政府或是中央也要針對各地進行災害潛勢圖調查,調查出高風險地區,才能有效地重新進行國土規劃,將高風險區的基礎建設與人口遷離。李鴻源坦言,其實很多計劃過去都有作,但隨著政府換人以後,很多政策就沒有繼續執行,非常可惜。
願任義務顧問
「過去的防洪思維已經無效,人難以勝天!」李鴻源說,台北市雖然有台灣最先進的防洪系統,但面對未來極端氣候強度增加,這套方法已經不可行,因此最重要的是國土重新規劃。他以過去在嘉義東石的案例說明,他與在地的農民積極溝通後,決定將許多魚塭與蚵田遷離,並將低窪地區改造成濕地防洪。
他指出,濕地還可以與觀光結合,讓原先以為受損的農民增加產業附加價值,但由於當時嘉義縣長與立委黨籍不同,因此此計畫後來就胎死腹中。他希望現在民進黨完全執政下,不要因人廢言,「請我當不具名顧問都可以」,但是要把預算進行更好的規劃,不是在做前瞻卻繼續淹水。
重視六都以外
李鴻源也希望政府加強跨部會整合,由於氣候變遷牽涉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與農委會等部會,須提出一個跨部會的整合計畫,在施作工程上才能讓各部會的協調更順利,否則各部會各行其是,以都市規劃為例,如果水利署、營建署各自計畫衝突該如何解決?是現在政府要思考的方向。
謝衣鳳也指出,六都預算多可以改善排水系統,但六都以外的排水工程往往都要與道路工程併行,她希望政府能更重視六都以外的防洪防災,並將政府前瞻計畫的檢討期縮短,才能夠真正讓民眾對政府減災工程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