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紓困或振興 政府應深入民瘼(20210817財金論壇─林火燈、龔天行)

醒報編輯 2021/08/17 20:42 點閱 40672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林火燈(前證交所總經理、福邦證券董事長)
龔天行 (前富邦金控總經理、台大管理學院兼任教授)
記錄:竇興韻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疫情爆發至今已經三個月了,嚴重影響民間攤商、中小企業、還有一般年輕人就業等的生計,政府也是想盡辦法祭出很多的方法紓困。最近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振興五倍券,本來是要用一千塊去換,現在不用了,那五倍券又跟消費券有什麼不同?而且到現在也一直都還有人在呼籲能夠改發現金比較實際。

想請兩位專家學者分析一下,這段疫情期間影響有多嚴重,以及政府應該如何出手來救企業?

服務業最受衝擊

龔天行:我想這次疫情所造成經濟的影響,和馬英九時代的國際金融海嘯所造成的經濟的影響,其實是有本質的不同。

在國際金融海嘯的時候,主要是因為金融市場的崩潰,金融系統面臨危機,使得大家不敢消費、不敢花錢;但是這次其實是因為疫情導致店家必須關閉,不能營業,在這次疫情當中,受衝擊比較大的是餐飲業、服務業等勞力密集的產業,也使得這些服務提供者的生計受到影響。

但是這種情況之下,用消費券或者振興券的方式去刺激經濟是否有效呢?若把事情講的比較極端一點,回到仍在三級警戒的時候,餐廳根本不能開門,各式各樣的旅遊場所根本就不能營業,那你發了消費券、振興券,讓大家去消費也是用不出去的。這是一個在基本面上不同的地方,就是影響經濟的起因是什麼?

疫情問題要先解決

比較馬英九的消費券以及現在的五倍券,首先,現在根本就無所謂振興券這種概念,並沒有倍數的概念,因為已經不需要花錢去領,就是現實需要去把它用掉,而在需求面上還是希望能夠刺激消費。

但如果沒有辦法去解決根本面,也就是因疫情不能夠開業的話,其實這些消費券或者振興券意義也不大。追本溯源還是要讓民眾能夠都可以打得到疫苗,能夠產生群體免疫力。雖然現在Delta病毒肆虐的情況之下,不見得打疫苗就一定能夠免疫,但至少確診也不過輕症而已。

這種情況大家比較不用這麼害怕新冠病毒,可以恢復正常經濟生活,也許再使用刺激消費的方式來提振經濟,效果才出得來。但在那之前,我覺得紓困是比較重要,讓這些受到疫情衝擊的影響,而沒有辦法就業、開業的民眾,他們的生計得以維持,我想這可能是更重要的。

花費大幅減少

問:謝謝龔教授非常清楚的分析跟觀察。首先,究竟這一波經濟問題來自哪裡?就是因為疫情造成整個經濟、工商活動幾乎停擺,這些服務業一停擺下來,所影響的就好像骨牌效應,一個接一個。

第二,其實真正的關鍵還是在疫情有沒有控制,以及疫苗能不能夠及時進來,否則就算是有錢有券,想消費也消費不出去。這段時間我也有很深的感受,因為不太需要去買衣服,甚至化妝品也不用買了,很多消費都省了,現在唯一要花錢的地方只有吃飯、買日常用品;你看,大家出國觀光也好,旅遊也好,所有在生活中所需要花費的東西都消失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談所謂的振興券、消費券,恐怕真的是拿到券還花不出去,特別是有一些商家、餐飲業,即使政府都解封了都還不跟著開放,寧願不要內用,還是做外帶,因為怕染疫危險,也怕麻煩。所以龔教授講到一個重點,就是如果在非正常的工商活動下,就算拿到券,好像也不知道往哪裡用,只能用在採購食品嗎?

要提供社會安全網

龔天行:我剛剛說到,現在最主要受到影響的是餐飲業、旅遊業,以及在餐飲業跟旅遊業打工的這些服務提供者。政府現在雖然想要用這種刺激消費的方式,但是如果說他們還是不能開業,大家都還是很怕去旅遊,很怕去餐館吃飯的話,那麼你手上有再多的錢,也是沒有用的。

我覺得在這個階段,大家對於疫情的恐懼都還是存在的時候,紓困可能是更加重要,要提供足夠的社會安全網,讓這些受到影響的業者跟服務提供者可以度過這些困難。

問:非常謝謝龔教授。請林火燈董事長跟我們分析一下,你所看到的現實狀況是怎麼樣?

餐飲業仍相當謹慎

林火燈:我覺得這一次的振興券引起很多的討論,就是到底應該要發現金還是應該要發券?到底我們究竟是在紓困?還是想要來振興經濟?就我自己的觀察,有兩點很值得大家再想一想。

譬如像剛剛龔教授提到,現在想要用振興券來振興經濟,我想它會有一定程度的效果,這我也認同;但是對某些的行業,譬如說觀光或餐飲,因為現在疫情,其實還是在相當謹慎的階段,很多是不敢開放的。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你要用振興券要嘛就是把我們原來好不容易建立的防疫網破壞,要不然就是振興效果大打折扣。

我們在面對這次疫情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也不一定要等到所有的人都紓困完了,再來振興經濟;應該說,有一部分人現在最需要的是紓困,但有一部分的行業也許可以來振興經濟。我們應該去想,很多的方案可能不是全部一體適用的,應該要去針對每一個人、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店家不同的需求,去看看大家最需要什麼。

紓困看得到、吃不到

我舉個例子,這一次我們要來討論中小企業受的影響,其實經濟日報在之前就已經做了一個調查,發現說,確實中小企業受到疫情影響非常大,政府明明也撥了兩千六百億要來紓困,可是幾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說,這紓困是「看得到、吃不到」,問題出在哪裡?

這裡頭其實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很多申請的程序是非常冗長,也非常嚴苛。另外,政府沒有去做到主動去對應每一個不同的需要。譬如有的中小企業可能需要的是薪資的補貼,有的可能是需要的稅費的減免,所以每一個人其實所需要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所以不論是紓困,或者是振興經濟,我覺得不是所有的人都一視同仁、一概而論,而是要去看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店家,甚至不同的人的屬性,去為他們量身訂製,我覺得效果會比較好一點。

貸款程序冗長

問:謝謝林董事長講到重點,一是其實有可能現在鼓勵大家用振興券,反而破壞我們好不容易建立的防疫網。另外,不同的行業本來就是需要不同的方法,有的需要振興、有的需要紓困,政府不是沒有錢,也拿錢出來了,但是大家看得到、吃不到,原因是因為申請的程序太冗長,而且非常嚴苛。

我們公司去年曾經想要申請幾十萬的貸款,結果發現好困難,要提供大概二十幾種資料,到最後還給我們好多但書,例如員工不能離職,否則錢要歸還,或者前幾個月內就要開始歸還等等,後來我們雖然所有的手續都通過了,我們還是決定放棄。很多的中小企業大概都有同感,紓困貸款程序非常嚴苛及冗長。

另外就是剛剛提到,每一個中小企業需要的不同,有的在稅率、有的在薪資,有的可能是房租,有各方面的需要,如果政府要做補貼,恐怕需要花點力氣去做得更細膩一點,而不是用最容易的做法,就是一筆撒下去,全民都有。

搭配疫情的控制

剛剛龔教授特別提到有關於疫情相當程度的影響包括紓困、振興、五倍券等,我想請教一下林董事長,會不會覺得追根究柢,還是疫情跟疫苗的問題要先解決,否則這個無底洞永遠都填不滿大家的需求,你怎麼看?

林火燈:我覺得剛龔教授有提到一個重點,假定振興券要全民發放的話,可能要搭配疫情的控制。譬如說,疫苗一個人兩劑打到什麼樣的程度,幾乎就是我們可以解封的那個時候,再來發振興券,大家可能會很高興。

龔教授也提到上一次金融海嘯,大家對未來沒有安全感,所以去發消費券,印象中有很多年輕人拿到消費券非常的開心;但是我覺得這次的五倍振興券,我想拿到的人當然還是覺得是好的,因為對他們不無小補,但如果說心情上會不會到興高采烈?我看很困難,因為整個疫情還是非常的嚴峻。

多花心力在紓困

也許這兩個如果可以搭配,譬如說現階段我們多花一些心力在紓困,不管是個人還是中小企業,然後在疫情可以設定一個目標,假定說打完兩劑疫苗的人的普及率到一個什麼程度,再把振興券發出來,可以先把一些準備工作做好。也許這也是大家可以來想一想的方法。

龔天行:用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講,一間餐廳,現在因為有內用距離的防疫要求,所以可能之前能夠容納一百個人,現在就只能五十個人;但今天再怎麼給它振興,餐廳就是只能容納這五十個人啊!

耐心等疫苗來

問:所以現在來到一個話題就是,難怪行政院說振興券要到十月才要來辦理,
大概跟疫情沒有緩和、疫苗還不夠有點關係。因為現在發的話,根本疫情還很嚴峻,疫苗也打得不夠,所以延後到十月,可能九月份有一些疫苗來了,然後十月份再發振興券。

我之前還在想說,印振興券要要印一個半月嗎?現在想想可能原因就是疫苗還沒到,所以不想太早發。但是民間有個說法就是,不管要發什麼就趕快發吧,大家奄奄一息、快要倒了,所以會希望最好八月份就趕快發掉,不管發現金發什麼券都不要再耽誤一個月,又跑到十月去。

現在看起來振興券好像跟疫苗有一點不謀而合的關係,請問一下龔教授怎麼看?

總會有報復性消費

龔天行:剛剛提到紓困跟振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兩個概念要把它分開來看,現在奄奄一息的確是需要紓困,那當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一旦解封的時候,其實是會有反彈性或報復性消費的,在那時候再去振興是有需要的嗎?

真正需要的是紓困。因為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主要是因為供給面的萎縮引起需求面的萎縮,不去改變供給面的情況就是不讓疫情好轉,讓大家可以消費的情況之下,其實振興是沒有用的。

問:請問一下林董事長的看法?

林火燈:回想疫情剛開始的時候,記不記得美國幾乎花了將近2億去做紓困,我印象中當時的做法是,針對大企業及中小企業滿足不一樣的需求,也就是我剛剛說的,要針對不同行業的特性,甚至不同店家的特性,滿足需要的不同,所以紓困要能夠針對個別的需要。

另外,所謂紓困的動作,第一個要快,第二個要簡單。像剛剛主持人提到您個人的經驗,我也分享我的經驗。

紓困要快、要簡單

我在另外一間公司擔任董事,是一個上市的公司,我在董事會裡就提到,做為一個上市公司不光是要關心自己,也要關心我們的供應鏈,所以就要求去關心一下供應鏈內一些比較小的廠商,政府有紓困他們可不可以拿到?

董事長給我的回答說,他們每家都關心過、都問過,每一個都說拿不到,條文在那裡他們一看就不要。

所以這是一個關鍵,就是紓困要做到位,如果紓困做到位了,等到疫情和緩到一個程度,我想台灣經濟的基本面還不壞,那時候說要復甦我認為並不難。

問:最後我想請兩位各發表幾句對於政府如何能夠幫助中小企業?現階段包括將要發的五倍券或各種紓困、振興的方案有沒有什麼具體的建議?

先紓困再振興

龔天行:把新冠疫情的對應措施分成三類,一個是疫苗,一個是紓困,一個是振興;我覺得從這三個面向來講,最優先次序還是疫苗、紓困,最後才是振興。

林火燈:我覺得政府不管是在做紓困還是振興,我由衷希望他們能夠真正的站到第一線去瞭解,究竟老百姓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呢?設計一套比較便民的流程。

主持人:非常謝謝兩位專家學者提供這麼精彩,扼要寶貴的意見給政府,我們希望政府能夠聽見、看見,並且真正去做。民間嗷嗷待哺,已經快要活不下去了,希望政府能夠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的作法,讓社會能夠回歸到平靜。

就像剛剛林董事長說的,台灣經濟基本面並不差,若再有好的紓困,然後振興起來,台灣未來還是樂觀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