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中國能配合降低美國通膨嗎?

戴肇洋 2021/08/12 16:14 點閱 3911 次

在新冠肺炎疫情干擾下,美國歷經1930年代經濟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失業情形極為嚴重。從拜登的經濟政策觀點來說,原先寄望透過聯準會持續量化寬鬆,配合疫苗接種,於今年七月國慶前能夠歡慶抗疫成功,藉此順利推動基礎建設,進而讓美國的經濟重返榮景。但通膨壓力讓一切卡關。

美提高對中依賴

過去一年以來,美國採取大量印鈔撒幣結果,雖促進經濟持續朝向復甦之路;但卻又因進口廠商在疫情緩和後轉嫁關稅,而造成通膨壓力,今年五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5.0%,六月更持續上升至5.4%,超過年初聯準會所設定的消費者物價指數2.5%防線,讓初露曙光的經濟陷入陰霾。

此外,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干擾,尤其是最近在變種病毒突如其來襲擊之下,不但未讓美國降低來自中國進口產品,反讓美國提高對中國產品的依賴,今年上半年度中國對美出口比較去年同期增長34.6%。亦即目前美國經濟正面對著復甦受到干擾,加上通膨壓力所形成的停滯挑戰,若能對中削減關稅,將可有助於減緩通膨壓力。

貿易喬不攏反自傷

很顯然地,目前美國經濟最為重要的目標是控制通膨,配合量化寬鬆作為空間,除了可以降低升息壓力之外,亦可穩住就業。然而,若要達成此一目標,則需透過中國「配合」增購美國國債,以利美國有持續印鈔的空間,以及低價多賣美國民生用品、建材,以助美國穩定物價及推動基建。

雖拜登上台之後,持續川普時代對中經濟政策路線;但在作法上則是主張採取國際盟邦合作,藉以圍堵中國經濟勢力擴張,同時期待透過加強美中關係,共同參與國際經濟治理。

不過,事與願違,兩國高層從3月18日的阿拉斯加戰略對話,乃至7月26日「既坦率又深入」的天津會談,雖雙方希望讓美中貿易爭端以來的緊張關係融冰,但因各自底線肩負壓力而呈現明顯鴻溝,使得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美中關係在短期內難以解凍,甚至波及即將於今年12月31日到期的美中貿易協議後續發展。

美中關係牽動全球

在此同時,美方是否在明年新的一輪美中貿易協議談判中,順水推舟降低中國輸美產品關稅?以及中國可能是否配合美方要求?不但考驗美中雙方政府智慧,而且牽動各國經濟榮枯。

很顯然地,全球經濟恐將面對一個沒有美中貿易新協議下的新關係,甚至可能更激烈的對抗關係。在此一情勢下,未來對世界貿易秩序的重組,將會造成哪些影響?值得與國際經濟情勢連結頗深的台灣在自嗨今年經濟成長坐五望六氛圍下,無法掉以輕心,必須未雨綢繆,審慎加以因應,藉以在美中兩強競爭中找到生存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