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竇興韻台北報導】貓狗作為寵物受人寵愛,但作為經濟飼養的蛋雞卻仍被以不人道的方式飼養;同為地球上生物的一份子,即使是經濟動物也需要被保護。台灣家樂福4日舉行記者會,宣佈2025年旗下所有量販通路、超市只販售「非籠飼雞蛋」,積極推動食物轉型。
善待雞隻有好蛋吃
家樂福企業社會責任暨溝通總監蘇小真表示,在台灣,平均每人每年消費300顆以上的雞蛋,每年產量高達73億顆,但大多數業者不在意最重要的生產系統,只會稱斤論價。但她強調,食品安全不可能只靠末端檢驗把關,更必需重視生產系統的源頭飼養方式及產銷正義。民眾若想吃到健康安全的好蛋,就應該重視農場動物福利,善待母雞。
蘇小真也說,消費者可以用消費決定來影響市場,為人道飼養及永續環境投下一票,消費者不要小看自己購買雞蛋的小決定,有意識的消費,就能改變台灣的產業往更永續、更國際的方向前進。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也提到,歐盟早於2012年就禁止境內農民以「格子籠」飼養蛋雞(籠飼),並立法規定所有市售雞蛋必須明確標示屬於何種飼養系統。農委會一直有在推動相關措施,但至今目前仍未看見政府有明確政策可帶領畜牧業者,也沒有提出蛋雞全面轉型非籠飼的期程,反觀經費較缺乏的國家如菲律賓卻已建立國家標準,令人遺憾。
轉型平飼有助益
中興大學動保系陳志峰教授說,國際都已經在推動,台灣也不能置身事外。以非人道的方式養蛋雞,將導致雞的本能喪失,例如籠養方式使雞沒辦法洗澡,影響雞隻健康,更嚴重也產生環境衛生問題。
雖然蛋農轉型使用平飼(雞隻採室內平面飼養,並設置有產蛋箱供產蛋,以及多層棲架來滿足雞隻本能)的過程中,會遇到以前因籠養而不曾遇過的飼養問題,但配合農委會「友善雞蛋聯盟」計畫,學者及相關專家就能運用專業知識來排除過程中各種問題,有經驗的蛋農也會被邀請來演說、協助,讓蛋農順利轉型。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年2月進行抽樣調查各通路販售「非籠飼雞蛋」占比,本土品牌─全聯及美廉社表現都墊底,至今仍使用「格子籠雞蛋」。而跨國量販通路中表現最差的是台灣好市多,非籠飼雞蛋占比僅25%。另外,速食業者以麥當勞為例,即使該集團在歐美地區早已宣布落實食物轉型,但至今台灣地區仍未有積極行動。目前只有摩斯漢堡使用少量非籠飼雞蛋。
家樂福自2018年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合作,成立非籠雞蛋專區,領先亞洲其他地區,為首個宣示提供消費者友善雞蛋承諾的大型通路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