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主義挑戰多 學者:佈局抗中聯盟

呂翔禾 2021/07/27 14:20 點閱 4170 次
國關學者認為,拜登以多邊主義因應中國挑戰,但國內疫情與民主方向讓其仍充滿許多未知數。(本報資料照)
國關學者認為,拜登以多邊主義因應中國挑戰,但國內疫情與民主方向讓其仍充滿許多未知數。(本報資料照)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拜登對外政策受到國內民意影響深,對抗中國的基調已無法回頭!」27日的國際關係學會研討會上,政大外交系教授盧業中表示,拜登主義面臨意識形態、國內疫情與民主制度的挑戰,在國際上拉攏盟邦恐沒有想像中容易。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廖小娟分析,10月的G20拜登與習近平會面是佈局的重要觀察點。

拜登蜜月期短

盧業中說,很多學者都開始討論拜登上台以後,是否出現「拜登主義(以民主與多邊外交,重建已美國為首的國際秩序)」?但有分析指出,拜登主義如果真的浮現,會面臨3項挑戰:意識形態、國內疫情與民主制度。美國雖然以民主作為主要外交重點,但許多中東國家、歐洲國家並不民主,要如何拉攏這些國家加入美國的陣營?而國內疫情也讓拜登的蜜月期比歷屆美國總統還短,。

而2020美國總統大選也讓美國民眾與世界各國對於民主信心不足,因此拜登在國會演講中也是強調凝聚共識,並設法透過疫苗外交、基礎建設、重建信心與重建產業鏈,想辦法讓各國對美恢復信心。他也提到,拜登政府增加與盟友的溝通,對盟友有更多外交上的再保障,以恢復過去在川普時期遭到破壞的多邊關係。

全面因應中國崛起

不過拜登還是面臨疫情與經濟的挑戰(變種病毒威脅加上國內仍有人拒打疫苗,美國確診人數又再攀升),加上移民問題讓國會陷入兩面不討好的狀況,導致很多重要的官員任命案還是遭到杯葛。另一方面,因美國將陸續從阿富汗、伊拉克撤軍,如果要以民主拉攏國際對抗中、俄,也恐引發雙重標準的疑慮,他認為拜登主義還有很多挑戰與調整的空間。

「其實美國早有學者預期到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廖小娟以「大國政治的悲劇」作者、知名學者米爾斯海默在10幾年前的預測分析,中國崛起在美國已經不是議題,而是事實,因此拜登並沒有在抗中方面去川普化,而是更加全面的用「點、線、面」的方式,與各國共同建立對抗中、俄的聯盟。

廖小娟說,點的部分,美國明確將中、俄視為競爭對手;線則是增強與盟友的聯結,重新恢復過去被破壞的關係;面則是美國透過外交手段+實力的組合為基礎,恢復美國從2戰開始長期建立的國際秩序,拜登也重回WHO、巴黎氣候協定與人權理事會展現善意,G20與習近平也要聚焦美、中領導人的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