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志怡分析報導】三級警戒終於要在 27 日暫時告一個段落,中央綁手綁腳,地方驚魂未定,但醫師普遍對疫情管控持樂觀態度,建議政府可用更大膽的心態,來面對恢復日常生活的過程,避免因為過多的防疫但書,導致受到疫情衝擊嚴重的民間產業無法受惠。
中央陷入自我矛盾
三級警戒睽違 70 天終於降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多次於記者會表示,目前的「疫情可以控制」,顯見中央認為疫情已經有所減緩,更在 25 日的記者會上提到,目前全台僅剩 457 人住院中,通令各醫療院所逐步恢復日常醫療量能。
然而,指揮中心顯然被五月疫情風暴「嚇到了」,在降級後的相關民間開放措施上仍綁手綁腳、施加諸多細目限制,就連總統蔡英文在發表談話時也提到,「警戒降級,防疫不降」。
從三級警戒降為二級警戒,似乎只是淪為形式,中央政府在希望能夠在疫情受控的情況下、進行適度放寬,卻又害怕完全放寬後導致疫情爆發,兩相顧忌之下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本該受到降級受惠的餐飲業也似乎沒有進展。
民間籲「勇敢一點」
對於三級降為二級警戒,中山附醫兒童急診主任謝宗學、北市聯醫忠孝院區醫師陳昶宇都透過臉書對未來的疫情控制感到樂觀。謝宗學更認為,只要邊境管制(機場、港口、偷渡)得宜,未來不至於再次發生大規模社區疫情,Delta 變異株沒有進入社區,即使疫情稍有回溫,也能很快得到控制。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解釋說,中央對降級與邊境採取了較為保守及仔細的防疫措施,不過台灣本土確診不太可能恢復清零,接下來的重點應該放在減少感染源不明的個案。
邊境防疫藏變數
此外,對於醫師擔憂的 Delta 變種病毒,指揮中心已於日前也實施入境 PCR 普篩,以及隔離第 10、12 天快篩、隔離結束再度 PCR 篩檢的措施,並對每一位入境確診的民眾進行基因定序,希望強化邊境防疫措施、將病毒阻隔於境外。
李秉穎則認為,就科學上來看,檢驗不可能做到毫無漏洞,總是有那百分之一的機率,可能出現漏網之魚,更何況上有偷渡等違法入境的可能性,其實這些隱憂都仍屬可控範圍,並不會過於嚴重的影響台灣接下來的防疫。
中央可以大膽一點
面對疫情警戒降級,在野黨立委都呼籲政府應該「勇敢一點」,要放寬就趕緊放寬。如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更透過臉書表示,桌遊店、酒吧、KTV、游泳池等場所並未在此波開放名單內,但都面臨著斷炊危機,呼籲政府趕緊提出實際有效的紓困方案,藉此止住一波波的倒店潮,協助業者及民眾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