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做夢的神秘有科學

張瑞雄 2021/05/18 12:53 點閱 4158 次

人睡覺時都會做夢,但為什麼會做夢?做夢有什麼意義或有什麼對身體有用的地方嗎?腦神經科學家一直想要解開人類做夢的謎,理論很多,但總是無法提出絕對的證據來證實。或許這就像人死後的去處一樣,永遠得不到答案吧!

夢驅動引擎

在2020年的Covid-19大流行期間,許多獨立的報告說他們的夢境生動程度和發生頻率都有所提高,甚至導致#pandemicdreams在推特上變成流行的標籤。然而人類對夢的了解很少,對於做夢這種多采多姿內容背後的原因,只能有推測性的答案。

研究顯示剝奪做夢會對動物造成嚴重傷害,夢是由體內平衡來調節的,甚至有所謂的「夢驅動引擎」。此外許多物種都會做夢,指出了做夢似乎有著進化的根本目的。

然而為夢本身尋找生物學的功能卻始終沒有確定答案,有人說夢想是身體其他功能的副產品、或者做夢可以防止生物在不適應的時期內移動,例如確保晝行動物在夜間不活動,但大約有50%到70%的受試者報告說在做夢時突然醒來。

做夢為次現象

有些人每天早上花時間去回憶夢境,並記錄下來。這樣每天的練習對夢境的記憶會顯著增加,這暗示著人們可能會經常低估他們在睡眠中實際花費在夢境的時間。

夢的體驗與清醒時的想像不同,但是現代理論很少能適當地解釋夢的現象,尤其是做夢的間隔、夢的幻覺、和夢的故事等等。這種奇怪的夢的目的是什麼?雖然大家猜測整體睡眠的過程與學習有一定關係,然而神經科學理論仍將夢與記憶存儲、記憶重放或情緒處理聯繫起來,視夢本身為次現象(即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睡眠中大多會做夢

睡眠的經典特徵是慢波,慢波是穿過大腦皮層的活動波,當腦電波圖(EEG)的主要頻率小於1 Hz時,可以識別出這種慢波。在這種狀態下,大腦皮層變成雙穩態,在劇烈放電的時期和神經元沉默的時期之間振盪。

睡眠傳統上會分解為非快速眼動(NREM)睡眠和快速眼動(REM)睡眠,與NREM睡眠相比,REM睡眠與夢比較相關,雖然有證據表明夢在整個睡眠過程中的整個晚上都有規律地發生,很難可以在夜晚的任何時間找到根本不包含任何做夢的任何階段。但在一開始入睡後,夢境可能表現得像你在想事情一樣,但到了熟睡後,特別是在快速眼動時,夢會變得異常複雜。

睡眠的總體進化目的或功能是什麼?大多數哺乳動物一天的睡眠時間在4到20小時之間。總體證據表明,睡眠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在無夢的睡眠中,新陳代謝的廢物清除和細胞的代謝很可能發生,其次在做夢中發生了某些形式的未知的行為改善和學習的任務,只是這都只是猜想,要得到驗證就需要科學家更多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