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時讀懂現代中國:5大面向×62關鍵問題,了解中國人為什麼這樣想、那樣做》

醒報編輯 2021/05/18 07:41 點閱 18455 次

海峽對岸的中國,和台灣地理上很近、心理上卻很遠,台灣人看似很懂中國,其實一知半解。然而,要到中國求學、工作,要與中國人合作、競爭,都得全面、深入認識中國。

但是,上學時老師沒教、出社會後從媒體接收片段消息,我們會以台灣的思考模式或社會文化去認知中國的問題,往往流於表面或是劃錯重點,對於中國的各個方面,缺乏有前瞻性的思考與反省,也無從判斷適當的因應方式及利弊得失。

《3小時讀懂現代中國》作者為韓國國內報導中國新聞最多的「中國通」記者,本著在中國長期求學、就業的經驗為基礎,以和中國合作與競爭的外國人立場出發,將中國的基本知識歸納為經濟、政治、外交、社會、文化五大面向,精選六十二則主題,於一本書闡明中國的核心問題。

住首爾的上班族金秀敏每個月花在5G網絡的通訊費用超過10萬韓元(人民幣:韓元匯率約1:173.59,約合人民幣570元),包含超過8萬(約合人民幣460元)的5G月租費,以及購買5G專用的智慧型手機,須支付每月2萬(約合人民幣115元)以上的分期付款。

中國5G便宜到不行

金氏說「首爾尚有部分地區無法使用5G,所以感覺很浪費」,但居住於北京的王氏卻是截然不同的情況,同樣使用5G網絡,他每個月的通訊費用卻不到人民幣一百一十五元,為何中國的5G費用能如此低廉呢?

以2020上半年度為基準,中國每月會推出兩、三台價格約人民幣1150元到1730元的低價5G手機,原本每個月人民幣110元到170元的5G月租通訊費用也降至每月人民幣115元不到。

相反的韓國5G智慧型手機價格約在50萬(人民幣2880元)到100萬韓元(人民幣5760元)左右,通訊費用落在每月七萬(約合人民幣403元)到8萬韓元(約合人民幣460元)之間,所以是因為中國的5G智慧型手機與月租費便宜的關係嗎?

5G使用者遽增

2020年五月中國最具代表的通訊公司——中國移動與中國電信的5G使用者突破8566萬名,同年4月韓國的使用者僅有634萬名,差距約13.5倍之多。

在中國甚至於出現「5G千元機」(人民幣1000元的機型)的新造語,華為、小米、Oppo、vivo等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相繼推出價格低廉、普及可能性的5G智慧型手機,因而稱呼這些低價產品為「5G千元機」。

小米於2020年11月推出「人民幣999元最低價5G智慧型手機」全世界最低價的5G智慧型手機,香港《鳳凰網》將這一局面摘要為「千元機的春秋戰國時代就此揭幕」,這類機種是三星電子高價5G智慧型手機的價格的十分之一,期待能在所得較低的中國二、三線城市引起一陣旋風。

2020年6月25日,中國三代通訊公司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5G月租費皆大幅調降,其中最低的是中國移動每月人民幣69元的5G月租費,之後的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則是在15000到17000韓元之間,不過既存的5G月租費已經是相對便宜的人民幣115元左右,也就是2萬韓元左右,所以再一次調降約30%的月租費,促使5G使用者急遽增加。

「新基建」核心

中國通訊公司如此展示低廉5G月租費的背景,是中國企圖以先占5G這項未來創新技術基礎,成為第一名技術國家的野心,在5G市場上以壓倒性的用戶數為武器,一舉取得主導權。

中國通訊產業不論是在3G還是LTE階段都屬於落後國家,但5G時代就不同了,中國已經擁有華為與ZTE等掌握全球主要5G通訊裝備的公司,使用者增加會帶動該國的通訊公司、IT製造業者、軟體業者的快速發展,研發相關產品,累積5G「實戰經驗」,才能步入全球高水準企業之列,這也是尚未開始建置5G設備的多數國家無法跟上的技術,其差異之大由此可見。

中國政府撒下巨額保證金推動「5G低價競爭」,5G基礎建設與中國政府的技術革新同為「新基建」政策的核心,同時計劃於2020年內建設60萬個5G基地台,同年5月為止已經設立約11萬個基地台,是韓國的6倍之多。

5G服務的低價攻勢與擴充基礎建設,讓中國實際上使用5G服務的人口比率迅速攀升,快於全球任一國家。根據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預測,2025年中國移動通訊服務的使用者中,將會有過半數都是使用5G服務。

這就是為何有人擔心中國的迅速崛起會削弱韓國5G領先地位的原因,雖然目前全體移動通訊的使用者中,5G使用者的比重占20%,韓國是世界第一,規模上尚無對手能及,美國與韓國一樣從2019年4月開始發展5G,不過使用者數依然少於韓國。

日本基於「東京奧運特殊需求」而開始,卻因為新冠肺炎的原因使得5G後勢疲軟;歐洲的5G投資停滯不前,照如今趨勢繼續往前走的話,中國即將走入遙遙領先的5G時代,而在下一個通訊服務6G的競爭上,中國持續大步往前走的可能性就極高。

坦尚尼亞不還錢

2020年4月坦尚尼亞總統約翰․馬古富利宣布「不會償還向中國借貸的100億美元」的爆炸性宣言,換句話說,前政府向中國借貸用以建設巴加莫約港口的錢,一毛錢都不會償還。

同時坦尚尼亞總統還公開該份與中國的合約並表示「(前任總統)醉漢才會接受的條款」,其條約內容包含「巴加莫約港口不可限制中國任何活動,鄰近地區也不得建設其他港口」。

坦尚尼亞總統說不償還的費用是參與中國一帶一路計劃所借貸的款項,中國從2013年起推動一帶一路的國家專案,以擴大友邦範疇,出借鉅額資金給亞洲、非洲、歐洲等國家,協助建設港口、道路、橋樑等基礎建設收買人心。

根據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研究指出,目前為止中國透過一帶一路提供的借貸金額已經達到3800億美元,比世界銀行(WB)與國際貨幣組織(IMF)借貸給開發中國家的總額還多。

一帶一路開始崩解

然而2020年以來,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開始違背中國,特別是非洲、中南亞國家紛紛要求豁免一帶一路相關負債與延長償還期限,也有建設計劃單方面延宕、或直接取消的情況。連一直以來與中國維持友好關係的巴基斯坦,也因為中國高估3百億美元規模的電力工程建設費用,要求於2020年六月重新協商。

同一時間中國在非洲第三大債務國肯亞也指出,過去與中國公家機關締結的32億美元的鐵路事業屬於非法行為,而不支付剩餘款項,當地法院是以中國並沒有參與投標就取得事業權為由做出判決,出問題的鐵路是位於肯亞首都奈洛比與蒙巴薩之間長達470公里的高速鐵路,於2017年正式通車,迄今虧損營運中。

以援助為藉口的詐欺劇?

一直以來都有一帶一路計劃僅有中國獲利的批評,假定非洲國家藉由參與一帶一路而獲得中國支援進行道路建設,中國從出借國有銀行資金,到中國企業承接建設項目使用中國的材料與人力,事實上中國在非洲國家的道路建設,就是讓中國銀行、建設公司與人力賺得飽飽的,參與國家不僅要擔負巨額工程借貸,還會受中國這一債主的牽制。

中國提供借貸的資金利息高、還款期限又短是其問題。東歐小國黑山共和國(Montenegro)在2014年參與一帶一路,向中國借貸7億5000萬美元以建設亞得里雅海與塞爾維亞之間的高速鐵路。

然而債務急劇膨脹之下,導致黑山共和國公共負債等同於該國GDP的規模,造成無法償還債務而將該國內重要設施交由中國;而斯里蘭卡則是因為無法償還債務而將港口「租借」給中國政府。

由於這些情況過多,所以參與國之間逐漸認為「一帶一路是掠奪性產業」,特別是2020年中國與美國關係惡化,且中國也因導致新冠肺炎危及全球的責任問題與《香港國安法》的實施遭到國際社會譴責,導出一連串對於一帶一路的不滿情緒。

當然也有不同意見認為,這是因為中國主要金援的對象是有資金困難的國家才會發生這種問題,而根據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2019年的報告指出,中國借貸給非洲、南美的資金中,有5成是無擔保借貸,因此中國也需要承擔可能收不回借出去的錢的高風險。

(興韻/輯)

《3小時讀懂現代中國:5大面向×62關鍵問題,了解中國人為什麼這樣想、那樣做》
作者:李伐贊、吳京鈴
出版社: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