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種品質辨識有神器 準確率近9成

臧品安 2021/04/21 18:58 點閱 2517 次
新一代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能提升稻種檢查效率44%。 (photo by臧品安/台灣醒報
新一代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能提升稻種檢查效率44%。 (photo by臧品安/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臧品安台北報導】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神器!較傳統人員檢查效率提升44%!農委會種苗場21日表示,種苗場與與中興大學合作,推出新一代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透過AI與大數據技術效能,不僅將檢查時間從3個月縮短至1.7個月,還能精準細分出水稻各品種特性,協助把關優良稻種。

能辨識五大稻種

農委會種苗場助理研究員許鐈云指出,國內水稻品種眾多,各品種間外觀相近且不易區分,光依賴專業人力難以負荷,因此與中興大學合作,研發推出新一代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以辨識台南11號、台梗14號、台中192號、台梗9號及台中秈10號等前五大品種為目標,透過AI與大數據技術效能,現在已可有效辨識該五大品種,品種辨識準確率達88.8%。

許鐈云表示,為提供農民純正且優良的稻種、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台灣實施水稻三級良種繁殖制度,將良質米和特色米推薦品種分為原原種田、原種田及採種田三級繁殖圃,使優良的稻種透過此制度逐級繁殖。而種子檢查是為水稻三級良種繁殖制度進行品質把關,目前主要由檢察員以肉眼檢查,費時又費力。

提升檢查效率

對於新一代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所帶來的效益,許鐈云指出,檢查員工作1天約可檢查6件樣品(1件樣品為4000粒),水稻辨識系統1天則可檢查8件樣品,而國內目前檢查員為3人,加入該機器後,檢查時間能從原來的3個月縮短至1.7個月,效率提升44%。

種苗場場長張定霖說,有了新一代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協助,不僅能減輕檢查員的負擔,更能確保農民即時拿到檢查報告,使用到優良的稻種,避免造成農務工作的延宕。目前該機器主要於種子檢查室單位使用,未來會努力推動量產,提供給糧商、農會等負責收購水稻的單位,協助各單位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