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老祖先早就見識過新冠肺炎?英國與澳洲科學家公布最新初步報告,最早2.5萬年前東亞地區就曾出現新冠病毒並持續至5,000年前為止。雖然目前東亞地區受新冠肺炎疫情致死病例相對其他地區偏低,但科學家指出,這僅能證明基因確實會影響個人對病毒感染的反應方式,無法證實東亞人已具備免疫能力。
科學分析蛋白質
據《國家報》報導,澳洲阿德萊德大學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科學家分析對新冠病毒有反應的蛋白質,會影響人體反應感染的方式,包括參與感染後的免疫反應,或被病毒使用去攔截人類細胞的成分。
《氣象頻道》報導,這次研究對象是來自五大洲26個種族2,000多人的DNA,包括中國傣族、越南京族與非洲約魯巴人,在420種與病毒互動的蛋白質中,有332種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有密切相關。
不過,只有在東亞人才發現暴露冠狀病毒的變異作用,顯示蛋白質在早期時代早已適應新冠病毒的存在,而且最早開始於900代之前,也就是約2.5萬年前,並持續到200代的5,000年前。
東亞人更適合抗疫
研究人員指出,東亞雖是目前疫情的源頭,但當地受影響人數相對偏低,中國、日本與南韓家總人口超過15億人,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數約1.6萬人,反觀世界其他多數地區受影響程度更明顯。
對此,英國卡迪夫大學教授費德曼表示,「由於個人的免疫反應受到基因影響,因此特定族群有可能更適合對抗新冠病毒及其他冠狀病毒。」
不過,研究結果並非指出現今東亞人對於新型冠狀病毒已經有天然免疫,只能藉由知道早期病毒對手的資訊,可望更能預測未來的大流行。由於冠狀病毒是一種基於核糖核酸的病毒,因此易於突變並轉變成新型病毒株。
本次研究結果已在美國體質人類學協會大會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