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黃介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文字整理:竇興韻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今天我們要討論議題是,日本福島的核廢水最近終於正式宣布要排入海裡,台灣首當其衝,若隨著洋流進到台灣,漁區會受很大的影響,日本附近包括中國、韓國、菲律賓等各國也都表示抗議。
日本政府怎麼面對抗議?而台灣該採取什麼樣的作法?針對廢水排出的影響,以及各國在外交上面對日本握有什麼籌碼?請老師分析一下。
重大外交事件
黃介正:在福島核災後,為了要讓受到海嘯衝擊的反應爐能夠維持穩定,所以必須要一直注入冷水讓它降溫,不再造成二次災變。這些用來冷卻的水經過核設施後,水裡的輻射量就會相當高,變成輻射水。
基本上輻射水對人體有害、對生物有害,也對環境有害,所以就必須把它儲存起來。在經年累月下,現在距離福島災變已經超過十年,所有能夠儲水的設施也都快要滿溢。所以在時間越來越緊迫的情況下,明年之前如果沒有核廢水的解決方案的話,福島很可能沒辦法承載這樣的儲存量。
所以日本政府已經來到最後階段,變成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而目前日本政府提供的方案,雖然有一定的緩和,是漸進的形式,但是卻沒有辦法用冰冷的科學數據去打動人心,尤其是周邊國家,特別是漁民的人心,這是日本外務省或整個菅義偉內閣,必須要謹慎處理的重大外交事件。
鄰國強硬顯台弱
目前周邊國家看來大家都在比賽,看誰的態度比較強硬、誰說話比較狠,持續對日本施壓,特別是韓國與中國大陸對日本施加的壓力一直在升高當中。也因為這些國家的反對立場非常強烈,就很容易比較、對照出其他國家對這件事沒有很積極,或沒有比較強硬的態度。
台灣只是不夠老實,不願意說出自己「國力不強、底氣不夠,所以我們不能跟日本講狠話」而已;並不代表台灣想吃有核污染的的魚。台灣沒有條件跟日本翻臉,這也是一個事實。
或許民眾對於日本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站在整個國家立場來講,這也不是出一口氣或說個狠話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問:另外想請問各國抗議難道會阻止日本排出核廢水嗎?還是逼日本提出一些救濟補償、回饋機制等?您覺得比較可能會怎麼樣?
廢水排放爭取回饋
黃介正:日本一定會排放核廢水。就好像人不能一直憋尿,一定要去廁所,不排放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排放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可以談。
第一,排放前的檢驗機制是由誰控管?由東京電力公司,還是內閣成立一個專家小組負政治責任來監管排放?
第二,這些核廢水,是在六個月內全部排到海裡?還是在可容納且稀釋過的情況之下,每次少量於未來十、十五、二十年慢慢分批排掉?這些都是還可以再跟日本商量的,且日本也要自己去做一些抉擇。
至於是否對周邊國家有所回饋,我覺得影響較多的是日本自己,還有周邊國家的漁業以及觀光業的衝擊。日本可能必須要依照進口日本漁獲主要國家的比例,來給予這些進口國一些減免或補償。
可以做的事情應該蠻多的,有些不方便在公開場合講,但日本如果真的有心,台灣如果腦袋夠靈,在這個節點上找對了痛處並用力按下去,說不定可以拿到一些平時日本不願意給台灣的優惠。
問:日本把廢水管朝向別處的可能性有嗎?
黃介正:以地理的範圍跟位置來講,核廢水只要進到一定深度的洋流後,就完全是照洋流走了。除非把這些廢水都裝船,遠離福島、離開日本,在別的地方排放,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不過這些成本是日本負責,還是大家一起幫忙,也是另一個可以讓學者辯論、開會、拿稿費的題目。(笑)
問:最後一個問題請教,台灣好像沒有由外交部或駐日代表謝長廷去表示嚴正反對的態度,而是由農委會來發言,這點黃老師怎麼看?
台灣戰略待觀察
黃介正:我不願意過於苛責,因為那要看政府聰不聰明;如果是由我來設計局面的話,或許也會讓農委會先發言。這是第一步而已,我要保留後面升級的空間。
當不能要到好處的時候,就叫副院長出來講,再來就叫院長、外交部長出來講,會分成好幾頓飯慢慢請他吃,不會一次端出來。
但是政府到底是不是這樣想,還是因為怕得罪日本,所以就用一個內閣部級的官員發言完之後,其他部會就裝傻,這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