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綜合報導】學界上週從北非沙塵暴內發現含量高於正常標準的核輻射元素,化驗出是來自61年前法國的核試驗,10日更透過法國軍事文件解密,確定1960年代以來法國的核試驗影響深遠。據悉,法國一開始選在那時尚未獨立的阿爾及利亞進行試驗,而後轉往太平洋的法屬玻里尼西亞,30年間進行數十次核試驗,學者估計當地約有11萬居民都受到輻射危害。
掩蓋核試驗傷害
上週《歐洲新聞網》就報導過,在北非沙塵暴內發現含量遠高於正常標準的銫137(屬於嚴重危害人體的核輻射元素),學界認為,北非撒哈拉沙漠並不含有放射性的銫137,只有可能是核反應後的產物,高機率是源自於61年前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核試驗。
而10日的發現更能證明這項猜測,《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研究人員費時2年解密法國軍事文件後,揭露法國掩蓋30年間在太平洋進行核試驗的傷害(1960年代到1992年),總數進行數十次核試驗,其中試驗最兇的階段是1966至74年間,估計法屬玻里尼西亞有11萬居民受到輻射影響,除了高污染的雨水侵襲,超高的罹癌率也是證明。估算出的輻射遠高於法國原子核能委員會06年給出的數據,最多恐達10倍。
法國核試驗歷史
造成嚴重傷害後,法國除了淡化嚴重性,還選擇隱瞞賠償事宜,此前國家核受害賠償委員會提過,至今積極完成多個國賠要求,但10日的報告顯示,僅有極少的63平民獲得賠償。類似於法屬玻里尼西亞,被當成測試基地「前輩」的阿爾及利亞也高喊過,要求法國得肩負起歷史責任,但至今尚未有實質作為。
據了解,法國當初進行核試驗的背景是在1955年前後,由戴高樂將軍主張大規模殺傷的核武,從1957年開始在當時還沒獨立的阿爾及利亞建設試驗工程,不久後在撒哈拉沙漠成功引爆,成為世界第四個擁有核武的國家,在阿國獨立後,法國把測試基地改遷到太平洋上的玻里尼西亞,迎來30年間數十次的核試驗,直到冷戰後簽署核武限縮條約才逐漸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