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高山冰川消融危機 淡水流失恐衝擊生態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1/03/02 11:21 點閱 4547 次

今年2月上旬,位於印度喜馬拉雅山脈的第二高峰南達德維(Nanda Devi)下方的一大片冰川斷裂,發生了水壩被冰崩沖毀的洪水災難,下游的13個村莊慘遭滅頂,造成至少數百人死亡的慘劇。

人為開發加速消融

在全球暖化衝擊下,冰川消融急劇升高,使冰川穩定性結構失衡,因而頻繁的發生冰川活動和冰崩的災害,破壞性也越來越大。除了暖化的效應,另一個影響的重要因素是在高山冰川的周邊,如喜馬拉雅山地區,人口增長快速。伴隨人類日益擴張的開發活動,排放了大量的灰塵、黑碳等吸光性汙染物,被季風搬運沉降到冰川表面。灰塵、黑碳的沉降會導致冰川表面反照率降低,更容易吸收太陽輻射,進而加速冰川的消融。

喜馬拉雅地區的氣溫上升幅度是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多,當地冰川覆蓋的區域在過去三十年中已大大減少,喜馬拉雅冰川正以平均每年10~15公尺的速度消退中。珠穆朗瑪峰和周圍的冰河在過去50年間萎縮了13%,雪線則比50年前升高了180公尺。如果到2100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超過1.5℃,預計喜馬拉雅的冰川將會消失三分之二。

冰川湖決堤危機

冰川消融引發的環境危機已在世界各處不斷浮現,造成眾多又具連鎖性的災害。首先,隨著冰川融化,會形成新的冰川湖,也使舊的冰川湖面積擴大。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冰川湖的水量隨之增加,靜水壓力抬升,從而導致結構脆弱且不穩定的壩體會突然決堤,碎石和洪水在短時間內大量傾瀉而下,就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近年的衛星觀測調查顯示,在中國、尼泊爾和印度三國邊界的波曲河、甘達基河和卡納利河流域,共發現了3千6百多個冰川湖,其中約有50個極具危險性,隨時可能會決堤,造成下游地區洪水氾濫與土石流,是不可輕忽的重大警訊。

但水資源流失嚴重

當高山冰川融化後,冰水流入海洋,加速淡水資源流失;同時因為江河的水量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也會改變水力發電的基礎。與高緯度的凍土層一樣,封存在高山冰川中的汞和其他有機汙染有毒物質會隨著冰川融化流入下游地區,對飲用水和生態環境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當然,冰川融化成水,最終注入海洋,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並干擾和破壞海洋生態系統,加劇了氣候變化的惡果。

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是亞洲的水塔,涵蓋範圍跨越中國、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緬甸、不丹和阿富汗七個國家,居住的人口高達十三億,是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水源地。由於全球不斷暖化,預估未來喜馬拉雅冰川的減少將使周圍數以十億計的人口都要面臨用水短缺的困境。

要遏止冰川快速消融的釜底抽薪之計還是必須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減碳承諾,建立一個真正的全球共識,竭力達成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目前立法院新會期已經開議,把「臺灣2050年零碳排」的目標納入環保署正規劃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中,正是趕上國際趨勢的正確方向,務要盡快完成立法與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