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高燒不退的海洋 長期衝擊全球生態環境(汪中和)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19/09/11 16:24 點閱 19031 次

地球的表面溫度在今年七月締造了有觀測紀錄以來最炎熱的一個月,剛剛過去的八月全球的海洋溫度又接力再創另一項新紀錄,成為有史以來最暖的月份,象徵海洋的熱含量達到了新的高峰值。

約69億顆核彈能量

從長期的紀錄觀察,名列高溫排行榜前5名的都是2015年以後的夏季月份,清楚的顯示我們的海洋正在發高燒,而且溫度還會繼續攀高下去。

海洋就好比是一個龐大的能量儲存場,我們人類的活動不斷將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這些過量的溫室氣體產生的效應導致地球表面的能量不斷增加,其中約93%都被海洋吸收了,致使海洋熱含量不斷上升,溫度也節節升高。自1850年以來,估計有超過69億顆廣島型核彈的能量已經加到我們的海洋裡了。

衝擊海洋生態系統

因為海洋吸收太多能量,不只是颱風、強降雨等極端天氣現象更為頻繁也更具破壞力,海洋生態系統也承受各種衝擊,面臨溶氧率下降、生物移棲、病毒蔓延、珊瑚礁白化等一系列嚴重負面效應。

由於暖水的溶氧量比冷水少,同時暖水的密度較低,含氧量較高的表面海水不容易下沈及循環,因此暖化成為海洋含氧量快速減少的主要原因。最近的研究發現,暖化已使海洋的含氧量在過去50年間平均減少了2%,其中太平洋減少的總量最大,北冰洋則是下降最快的地區。

含氧量快速減少

海洋的暖化造成許多缺氧的死亡地帶,由於大型魚類無法在低氧的環境存活,迫使牠們往較冷及靠近海洋表面的地方遷徙,增加對食物的競爭和其他行為的改變;缺氧環境同時也會使海洋生物的生長變慢,體型變小,後代也減少,衝擊整個生態系統和食物鏈。

暖化使得海洋熱浪的發生變得越來越頻繁,持續時間也越來越長。從統計資料來看,最近30年海洋熱浪發生的日數比20世紀初期增加了50%以上。隨著海洋熱浪的增加,海藻林、海草床和珊瑚礁的生存環境逐漸惡化,分布面積日益減少。對浮游生物、無脊椎動物、魚類、哺乳動物和海鳥等各種生物都有不利影響。

99%珊瑚礁將白化消亡

珊瑚礁有如海洋的熱帶雨林,在海洋生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由於海水快速升溫,全球的珊瑚礁單單過去3年就白化了20%;根據去年10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發佈的《全球增暖1.5℃特別報告》,如果暖化邁過2℃門檻,那麼99%以上的珊瑚礁系統都將白化消亡,屆時人類的漁業與海洋食物供應也將隨之崩潰。

暖化的環境使得海洋和淡水水域環境更容易生長有毒海藻,有害微生物和細菌也快速增生,這些有毒藻類及病菌可囤積在海產食物中,吃進人體會引起嚴重腸胃炎和其他傳染病症狀,嚴重的情況還會導致癱瘓與死亡。

海洋也在發生火災

今年入夏以來,不單單世界各大洲由於高溫熱浪飽受森林大火的肆虐,其實我們的海洋也正受到熱浪侵襲,有如在海洋裡發生廣大面積的森林火災一般,不但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還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性的反應,衝擊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完整與健康,也對全球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帶來更為長遠與嚴重的影響。

由於海洋對溫室氣體有「滯後效應」,即使我們能夠達到《巴黎氣候協定》的控溫目標,海洋的暖化及其影響也將持續數百年,我們要有長久積極的行動策略去應對,以減少未來風險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