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藻礁公投隱藏的社會矛盾

醒報編輯部 2021/03/02 16:14 點閱 4465 次

藻礁公投連署意外變成藍綠對峙大混戰,原本增加緩慢的連署人數,居然每天新增加5萬份以上,很快就突破了公投法定門檻,環團還拉高標準到了35萬份「安全門檻」。原本在去年年底的時候,當時有時候全台一天收不到500份,沒想到現在會讓民進黨政府彷彿拿到燙手山芋。

綠營帶風向失效

不可諱言地,連署突然快速增加,跟後來國民黨加入發動連署有關,原本許多綠營的網頁或是政治人物,紛紛把矛頭對準國民黨,認為國民黨做政治動員。

接著又把原本發動的環保團體一起扯進去,把環團跟國民黨打成同路人,沒想到這一步卻是走錯了,過去習以為常的風向,這次居然帶不動。環團沒有退讓,藉著國民黨這陣東風,火燒赤壁綠營的大本營。

從這一點能看出,台灣的政治板塊已經出現轉移。國民黨這塊招牌跟進步的民間思潮,不再嚴重扞格,而是有了共存的空間,這一點對台灣的NGO來說至關重要。

環團掌握主動權

過去非政府組織大都只能選擇跟民進黨相伴,主要是因為民進黨過去跟非政府組織較為友好,對於民團推動的價值也更為認同,因此就算民進黨執政,民間團體對其也比較寬容,除了情感因素之外,主要也是缺乏另外的結盟對象,所以只能持續合作下去。

但是這次的藻礁公投,其實民進黨已經執政了第一任四年,又進入了第二任,要再推給國民黨也說不太過去,接著又說國民黨是為了挺核四,才故意支持公投。這些陰謀論或許對國民黨有效,卻對發動的環保團體無效。

老朋友分手的省思

如果注意看,許多網路文章對環保團體罵得極為難聽,但是環團的回應卻相對相當冷靜,這次的議題攻防戰,環團確實掌握了主動權,國民黨的確助攻有效,且是議題沒有隨著政治團體的介入而失焦。

民進黨其實要藉此好好思考,過去環團都跟民進黨合作為多,這次卻選擇獨自前行,民進黨對這些老朋友的態度到底是甚麼?雖然幾位首長都發表了善意的講話,但是許多跟民進黨友善的網路攻訐卻是非常激烈,到底誰代表民進黨的態度?哪一種論述才是真的?

脫鉤政黨不做側翼

環團這次有國民黨的助攻,卻沒有被國民黨的政治訴求裹脅,這證明了,台灣的民間團體終於有了超脫藍綠的機會,也有了跟藍綠同時結盟或是合作的戰略,這一點非常重要,畢竟只有非政府組織能夠不要只能靠向某一邊,才能擁有真正的自主性。

非政府組織不能只是某個政黨的側翼,就如同我們可以看到,這次公投中,許多民間組織出身的政治人物,就顯得態度十分尷尬,反而無法客觀表達意見。政黨的發生能量當然大,民間團體也需要聲量的支援,現在這次國民黨幫忙將環團的訴求放大,放大的是環團的聲音,而不是國民黨的訴求。

對於藻礁公投有不同意見的一方,與其攻擊國民黨,不如務實地回到藻礁公投的主題,跟環團重新展開對話,讓這項攸關公共事務的議題,有圓滿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