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武陵賞櫻,山茶與臘梅也來湊熱鬧,輕風徐來,花影婆娑,時間在刹那間靜止,只聽得見心跳的聲音。
仰望晴空,白雲悠悠,此情此景,真正是眾裏尋詩千百度,詩意卻在花海叢叢處。
我想起上週日應邀参加的一場「仰望星空」雲端詩會,主講人溫哥華華裔女詩人宇秀的開場白:「天意憐幽草,人間重詩情。」她將詩情替換晚情,用此兩句李商隱唐詩來回顧介紹百年來新詩的演進,將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拉進了新詩的情境中。
靜,是詩的屬性,在詩的領域裏,無論寫作,閱讀還是聆聽,都需要靜,宇秀這樣説。
她是2019年時報文學獎新詩組首獎的得主,我很早就注意到她的詩作如:「水瓶-寫給自己的生日-儘管給不了富足的食物和營養,母親,還是用心,用積攢了一年的雞蛋,把我做成一只玲瓏的水瓶。。。。」如「雨聲」:「在天窗上放大滿屋寂靜才立夏,就這麽傷心?什麽需要如此慟説?竟從天而降,擲地為聲?」再如:「雨中疾馳風夾著雨/把行進中的車窗削成一把把/濕淋淋的快刀。」
此次她擔任2021年仰望星空zoom詩會的主講人,精選了26首名家詩稿,分成六個篇章,1.青春禮讚,2.人生抒懷,3.靈魂叩問,4.詩心告白,5.鄉愁咏嘆,6.祝福明天,做了系列式的介紹,從胡適的嘗試集開始,徐志摩、冰心、戴望舒、卞之琳、馮至、何其芳、穆旦、艾青與海子等愛詩人耳熟能詳的名家經典,都選出一篇代表作並且由專人朗誦,而台灣詩人余光中、洛夫與瘂弦的詩作亦在其中。聽得過癮極了!
在為賦新詩強説愁的年歲裏,我也曾背誦過許多唐詩宋詞,李白的將進酒,李後主的「虞美人」,李清照的「聲聲慢」,白居易的「琵琶行」,蘇軾的「赤壁賦」,詩中的意境,都是當時心中珍愛嚮往的,詩中的情感,至今仍有共鳴。
大學時代盛行的白話新詩也有涉獵,鄭愁予的「賦別」,楊牧的「延陵季子掛劍」,都是動人之作,幾位女詩人如席慕容,潘郁琪,休休(宇秀),文采斐然,詩作讀來總像是與自己的靈魂在對話,因而愛不忍釋。他/她們的詩是一系列意象的呈現,由多重面象和多層維度堆砌而成。
就連李清照的聲聲慢一詞,七個疊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就已經令我展開聯想,接下來這句:「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更加把我的想象推廣推遠,這種意境的舖陳是呼應現實,更與現實連結,永不過時的,詩在思想的遠方,但是好的詩文永遠説到人心深處,是永恆的進行式。
如此明媚的春光,我是不是該開始背誦一首讚美造物主的心詩呢?
聖經詩篇19:4 「祂的量帶通遍天下,祂的言語傳到地極。神在其間為太陽安設帳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