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再度重返白宮之後,在讓「美國再次偉大」與「美國利益優先」的思維暈染下,從國際組織的脫群至經濟利益之保護,除了對全球各國進口的產品課徵10%關稅之外,4月3日針對被美國認為「貿易失衡」的國家,以極為粗造關稅公式祭出前所未有的高額稅率課徵「對等關稅」,瞬間讓國際經濟造成劇烈的動盪。
美中陷入關稅對抗
面對川普盲目祭出對等關稅,雖多數國家直接「認慫」求饒,但少數國家則是揚言報復,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中國馬上對美進口產品祭出34%報復關稅之後,雙方你來我往不斷增加稅率。不過,在對等關稅生效的前夕,川普突如其來公布,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國家暫緩90天,最後呈現美國對中課徵145%對等關稅、中國對美課徵125%關稅對抗格局。
在此同時,回顧二次大戰之後,美國替代英國為全球第一強權之國家,在肩負國際社會領導者角色的同時,也承擔了公共事務支配者任務,不但訂定全球經濟體系運作相關規則,而且慷慨負擔相當比例推動國際事務所需要的費用,以維護此一體系的順利運行。
此一期間,儘管國際社會仍存在著少數與美國敵對的一方,不斷透過各種場合指出,美國在從事國際社會這些公共事務的背後,其實是在追求美國本身的利益為前提;然而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海嘯之後,隨著美國經濟實力衰退,從事國際事務所投入之成本,已逐漸造成美國難以負荷之重擔,迫使美國將國際組織的運作經費逐漸移轉分配各國分攤。
美國以追求利益為優先
尤其2017年川普首次入主白宮之後,毫無避諱再三強調:「他國占盡美國便宜」、「貿易順差國家偷走美國民眾工作」論述,讓國際社會宛如遭到當頭棒喝。雖2021年未獲連任,但2025年再度重返白宮以來,選擇變本加厲政策,讓國際社會被醍醐灌頂般瞬間醒悟,真正體會美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仍然以追求其國家利益為優先。這些從川普揮著對等關稅大棒,可以發現其端倪。
也就是說,美國採取對等關稅目的,除了迫使各國簽署對其出口的產品「零關稅」之外,美國對來自各國進口的產品課徵10%以上不等關稅,讓美國出口產品在「零關稅」條件下行銷全球;此外,各國企業若未投資美國設廠,則需負擔至少10%以上關稅。果真如此,除了讓製造重返美國重塑工業基礎,同時讓美國每年獲致高額關稅緩和國債利息支出。
川普難以複製過去經驗
儘管川普希望參考美國19世紀末期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總統透過高關稅保護主義所創造的「鍍金時代」,然而在關稅政策的背後,卻又同時曝露美國頗黑暗的層面,不但社會貧富差距非常嚴重,而且政府部門腐敗叢生,甚至讓絕大多數的美國民眾生活陷入高度不安。
很顯然地,在經濟自由化、產業全球化的潮流之下,美國無法輕忽國際經濟秩序,其所採取對外樹立高牆的對等關稅政策,無疑說明與國際貿易體系之運作背道而馳。此意味著,川普總統所面對的環境今非昔比,已經難以複製過去高關稅經驗,藉此挽救已逐漸褪色的經濟實力,讓美國重返昔日之榮光,更遑論及達到讓美國再次偉大之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