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台灣科技發展四缺 水、電、土地、人才

白丁 2020/12/28 10:33 點閱 4636 次

新竹科學園區最近舉行成立四十週年慶,與會科技界大老,除了肯定竹科對台灣貢獻外,無不擔心缺水、缺電、缺土地、缺人力問題,如何妥善解決科技發展瓶頸,政府必須有突破性思維,讓科技界無後顧之憂。

水、電供應瓶頸

在四十週年慶會場,科技界大老不擔心商機、資金與技術,反而憂心水、電、人力、土地供應不足,這並非杞人憂天,在水力方面,台灣雖然雨量豐沛,但因為地型陡峭,集水不易,所造成缺水問題,值得重新檢討,否則民生及工業用水,常鬧不足,難怪會引起企業界擔憂。

台灣面臨2025非核家園,計劃要有20%太陽能及再生能源替代核電,但是到目前為止,僅有6%太陽能及替代能源產生,缺口達14%,如何在2025年以前補足,大有疑問。

以負責水電供應的台灣電力公司及自來水公司為例,在經濟發展起步階段,確實有相當貢獻,也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但是如今用水或電大量需求,台電、台水效率已跟不上時代需要,政府應重新考慮建立水、電發展新模式,公民營併進,是可以考慮之方向。

鼓勵民間投資水、電基礎建設,投資太陽能發電或風力發電、再生能源,並允許創設民營電力公司,建立綠電販售系統,解決電力不足問題。在供水方面,應考慮鼓勵民間投資海水淡化工廠,或投資廢汚水回收循環廠,企業化經營工廠及民生用水,只要利潤合理,定能吸引民間企業投資,解決缺水問題。

人才流失窘境

人力資源失衡,也影響經濟發展,現在不論營建、科技人才都陷入窘境,除了突顯技職教育失敗,長期低薪及工作環境不理想,造成人才外流嚴重,政府必須重視,提升國民實質所得,改善工作環境,才能長期留才,甚至吸引外國優秀人才來台灣發展。

缺乏工業用地

至於缺乏工業用地,近兩年更是迫切,以力積電2年前在苗栗銅鑼購地設廠為為例,當時只有京元電一家工廠,現在銅鑼已經是一塊空地也買不到了,從北到南都缺工業用地,如何解決,必須考慮重新做國土規劃。

將森林綠地、住宅、工廠、農、林、漁、牧等各類用地需求,重新考慮安排,並且依法解決全台灣一萬四千多座地下工廠,汰除汚染性工業,並依實際需要,輔導合法設立工廠,或釋出旱地、荒廢之國有地,解決工業用地不足問題。

台灣科技發展,現在不缺資金、技術及商機,缺乏的是水、電、土地、人才,政府有責任做好各項基礎建設,讓企業家無後顧之憂,全力投入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