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林火燈(前證交所總經理、福邦證券董事長)
龔天行 (前富邦金控總經理、台大管理學院兼任教授)
記錄與整理:張庭維
主持人林意玲(以下簡稱「問」):目前各國在手機行動支付系統上,可以說是蓬勃的發展,但在台灣顯然還沒有太普及,政府仍有很多法律上的限制,直到近期才稍有開放。
在中國,每個人只要有手機,出門消費基本上是不用帶錢包,很方便。請林董事長分析,在整個行動支付系統的發展,台灣跟國外最大不同在哪裡?
台灣行動支付發展慢
林火燈:確實現在台灣使用行動支付的人口以及普及率,跟中國比起來是有一段的滿明顯的落差。在中國,不管是坐計程車,甚至有人開玩笑說,要施捨乞丐,也是用手機轉帳,這在台灣並沒有這麼普及。
的確,台灣支付系統相對是比較零散,我們其實有很多的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綁信用卡的廠家,但跟中國比起來,他們就兩大系統支付寶跟微信,所以用起來比較一致性,不會有這家的支付這個地方不能用等問題,但在台灣就沒有辦法做到那麼方便。
但如果說因為廠家多,台灣就產生支付的困擾,我倒覺得也還好。主要是台灣不像美國、中國土地廣大,人口數量龐大,所以我們基本上在很多支付的方面,我們是相對方便的,譬如說,台灣有非常普及的ATM,只是沒想到有一天ATM變成是我們進步的障礙(笑),另外我們的信用卡相對於中國來講是很普遍的。
所以台灣今天行動支付還沒辦法這麼普及,就是因為過去我們的支付方法已經很方便,才造成今天這樣的結果,但行動支付不普及並不代表我們就比較落後。
問:感覺上,現在用ATM、信用卡的人年齡層好像都比較高一點,年輕人基本上都開始使用行動支付,到每一家商店或餐廳,都會問說,可以用行動支付嗎?對於這樣的趨勢,林董事長您怎麼看?
世代支付的選擇差異
林火燈:這個趨勢愈來愈明顯,以我女兒、兒子為例,他們現在買東西,全部都是在手機上面就下訂支付了,那像我就是老人家,還沒辦法習慣所有的東西都使用手機去購物,世代對於支付的選擇落差是非常明顯的。
所以我也相信,台灣在行動支付的領域上面,將來一定是會愈來愈普及的,我們現在每天出門,什麼東西都可以不帶,但手機絕對不能忘記帶,雖然說我不是所謂的年輕數位一代,但是我其實非常認同行動支付應該更普遍,這是一個大環境下非常合理的趨勢。
問:我有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行動支付的廠商會用很多的優惠方案,比如說消費者在利用自家行動支付時,可以賺一些紅利點數等,也吸引年輕人覺得說,這樣不僅方便又可以賺到回饋,這是推動行動支付可行的方式嗎?
應給商家回饋誘因
林火燈:對的,現在為什麼還不夠普遍,原因在於提供行動支付的商家也很少,所以商家不太使用,用的人就會更少了,這是有連帶關係的,所以未來我認為台灣要推動行動支付時,除了要給使用者一些誘因,相對也要給使用的商家一些回饋。
譬如說,在韓國商家如果願意配合行動支付,會給他們一些優惠,在台灣為什麼比較喜歡收現金,可能商家有一些稅務上的考量。如果說真的,我們如果已經決定,在某年某月要成為一個無現金的社會,那應該要去檢視,究竟現在構成我們
沒有辦法做到像中國的原因是什麼?把問題列出來,我相信是可以去克服的。
問:請教龔教授,行動支付真的是台灣未來必走的路嗎?
中國有後發者的優勢
龔天行:也並不是說行動支付一定是非要走的路不可。而是說,它的確是有相當大的便利性,剛才林董事長所提到的這些情況,其實這基本上就是所謂「後發者的優勢」,因為中國在過去信用卡並不是那麼普及,ATM也沒這麼發達、家用電話也不是每戶人家都有。
所以使得中國手機相對普及,在這種情況具有所謂「後發者的優勢」,一下子就把行動支付系統給帶入,並且普及化,就跳過了ATM、信用卡的發展過程。其實中國兩大支付系統微信以及支付寶,可以觀察到他們都不是以做支付起家的,行動支付只是他們大項目中的一部分。
單推行動支付效果差
支付寶是阿里巴巴集團下的支付系統,是為了要解決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的問題,而微信本身是通訊的軟體,只是在通訊軟體內所附加的一個支付功能。但台灣有很多人想要用支付系統直接去切入,我不知道有這個是不是正確的做法。因為我們現在的不是無法支付,我們有很多可行且方便的方式。
今天非要硬推一個行動支付,消費者為什麼一定要買單?你支付的本身並沒有帶給我這麼大的價值,阿里巴巴剛開始在推支付寶,或微信在宣傳支付的時候,這些使用者都已經是他們本來在電商以及通訊軟體的用戶了,所以當推動行動支付時,中國消費者需要這個系統,就能很自然的蓬勃的發展。
所以台灣若只想把行動支付當成一個項目推出,我認為這不是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台灣目前已經有足夠多的支付方式了。
問:再請教龔教授,您覺得政府在面對行動支付應該用什麼樣的法令去規範,是不是太過保守了?
結合悠遊卡平台
龔天行:其實台灣現在最多人使用、也最便利的支付,就是悠遊卡!但是礙於政府法令的限制,只能用在跟交通或是比較簡單的便利商店支付上,沒有運用這麼龐大的資料量,真的是滿可惜的。
像悠遊卡現在已經可以與手機進行綁定,進出站只要有手機就可以扣款,台灣已經有一個這麼好的平台,為何不用?或許可能考慮到說,這個平台是否應該由台北市政府來享用呢?我不知道有沒有政治考量?
從更大的角度來講,其實這些因素都可以把它擺在一邊,我們就從一個最快速、最便利、有最多人已經擁有的,再去把它擴大,不是比較容易嗎?
行動支付戰國時代
問:沒錯!有人說現在台灣的行動支付系統像戰國時代,街口、臺灣pay、Line pay等一大堆,這麼多的支付系統一定會產生某種程度的競爭,政府要怎麼樣去協調或規範,還是說就讓他們去廝殺?
龔天行:我個人是比較相信市場論,讓彼此競爭一陣子應該會比較好。但我還是覺得要先打好基礎,而且單單只是行動支付,我不覺得足以去吸引消費者使用,無法構成整個一連串的生態環境。
問:請教林董事長,您怎麼看台灣未來支付系統該如何發展?
發展台灣特有機制
林火燈:我覺得也許我們可以利用台灣過去發展上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去走出不一樣的路。譬如說,我進入資本市場之前,我是在集保工作,台灣的集保跟全世界的不太一樣,台灣的集保是延伸到客戶的帳戶資料,而其他國家的集保是只看到證券商,證券商底下的客戶是看不到的。
台灣會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監管、信賴上面的一些問題,可是像這樣的一個跟別人不太一樣的做法,現在來看對他產生了一些效果。另外一個跟人家不一樣的,是我們已經有金資中心現在叫財金公司,讓我們去做跨行匯兌、提款的時候很方便,這在多數的國家來講也沒有這樣做。基本上是為了讓一般民眾更方便,去創造出一些特有的機制。
由政府設立統一平台
像剛剛龔教授提的,純粹推行動支付是不太可行的,這點我認同。去推一個沒有任何依附或附加價值的行動支付,想讓它可以帶原本大眾的支付工具,其實是不太可行的。
所以我認為,我們其實應該要有一個平台,然後跟所有支付工具進行連接,然後它是一個政府的公器,像剛剛提到的悠遊卡,你並不是在悠遊卡的帳號裡有錢,而是悠遊卡可以幫你連接到你的銀行或是信用卡,進行扣款,這樣只要你有手機綁定悠遊卡,就可以隨走隨支付。
所以我是覺得可以考慮由政府設立平台,否則未來的發展可能就得像剛剛龔教授說的,交由市場去競爭,最後優勝劣敗。
金資中心串連服務
龔天行:林董事長說的非常好!我們以支付寶的情況來看,有兩種不同的支付方式,今天消費者要支付,當然還是要有戶頭裡面的錢,但這個前提可以是你在支付寶開個戶頭,把錢先存進去,那支付寶拿了這個錢,是存到國家指定的地方,他自己本身不能留著,等於你預存了金額進去。另外的方式是,跟你銀行的帳戶綁在一起,刷了就直接銀行扣款,有很多種模式。
而在台灣其實這些功能跟服務都是串在一起的,金資中心完全就能做到這些事情,根本不需要再去一個個跟銀行洽談,金資中心已經完全串在一起,只是他要不要去實踐而已。
我建議可以去調查誰是現在擁有最多使用者的行動支付系統,再由金資中心以它為主去進行發展,這更快速。
問:我們剛剛講的行動支付有兩種模式,一種其實你還是在用現金支付只是從銀行直接扣款,但心態不同,另一種是是信用卡,等於是預支,然後到了月底結算。這兩個對消費者的感覺是不同。兩位覺得在未來民眾會更偏向使用哪一個模式?
統一介面方便消費
龔天行:我覺得都有可能,這完全是看消費者自己的選擇。如果是用信用卡的話,就是你錢不在那裡,要到月底才結算。那如果用的是簽帳金融卡的話,你的錢在銀行戶頭裡面,如果沒有用到的話,就會繼續在裡面生利息。那如果是存在電子錢包裡面,那發卡的平台是不會付你利息的。
林火燈:我覺得假定用信用卡的話,我們也不會每一筆消費都透過信用卡,因為你還要看信用卡業者跟這個商家有沒有簽約,也涉及到消費的金額或是商品的型態。所以綁銀行的簽帳金融卡也是大有人在使用,我想並不會特別偏向哪一種。
所以我才說台灣其實是需要一個統整的介面,現在是分散到到各個系統,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信用卡,導致消費者比較不方便去使用,所以就像剛龔教授說的,就是找一個發卡量最大的,把它當作主要的介面,再由此介面去連結其他不童的支付方式,是較為可行的方法。
問:結論就是說,一個文明跟進步的社會,應該給民眾更多便利的措施、金暢其流,人民在支付上能有更多的便利。也可省去很多的人力,物力,這是台灣未來應該努力發展的方向,也是數位社會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