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10年成效不彰 用量反增22.8%

祝潤霖 2020/11/04 19:31 點閱 83471 次
民眾最隨手可得的一次性塑膠產品多來自於傳統市場的塑膠袋(63.2%)、小吃店的免洗餐具(48.8%)以及手搖飲料店的免洗杯和吸管。(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民眾最隨手可得的一次性塑膠產品多來自於傳統市場的塑膠袋(63.2%)、小吃店的免洗餐具(48.8%)以及手搖飲料店的免洗杯和吸管。(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前環保署長李應元規劃2030年全面禁用的4大類一次性塑膠產品,10年間總用量竟增加22.8%!」綠色和平4日控訴,台灣自限制塑膠袋和其它一次性塑膠產品後,免洗餐具與紙容器用量10年來成長37%,而推動限塑歷時最久的塑膠袋,10年間竟也增長1成以上,限塑政策明顯失靈。

2030年禁塑淪口號

「對於限塑政策,民眾確實感受不到效果,甚至認為政府減塑動作太慢。」專案主任唐安表示,綠色和平調查民眾對於限塑政策的有感度,發現有8成民眾不知道台灣2030年將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產品,不僅打臉現行限塑政策,而更有8成5民眾認為應加快禁用一次性塑膠,反映限塑成效與目標背道而馳。

民眾最隨手可得的一次性塑膠產品多來自於傳統市場的塑膠袋(63.2%)、小吃店的免洗餐具(48.8%)以及手搖飲料店的免洗杯和吸管(皆近7成),而這些都是目前尚未有任何限用措施的場所。儘管限塑政策施行近20年,至今仍只有14類店家的塑膠袋須收費,不得提供免洗餐具及吸管的場所則是更少。

「而且僅規範內用,外帶外送毫不受限。」唐安強調,調查中有超過4成民眾認為應擴大限塑場所,特別是傳統市場和外帶模式;「政府目前的限塑對象只挑軟柿子吃,對塑膠用量大的場所毫無管制,導致整體的塑膠使用量遲遲無法降下來,未來流入海洋的塑膠恐怕只會愈來愈多。」

近7成支持以價制量

根據綠色和平調查指出,有高達6成9的民眾認為應提高目前自備環保杯的優惠或以額外付費方式取得免洗杯,另外也有超過9成民眾支持以可重複使用的產品取代一次性塑膠用品,顯示民眾普遍認同以價制量的減量方式,並且對於重複使用的租賃杯、環保餐具等接受度也高,但政策至今仍未到位。

「有8成5民眾減塑意願高,支持淘汰一次性塑膠產品!」綠色和平強調,現在只差政策立即動起來,引領民眾與企業邁向無塑台灣。民眾的減塑意識和意願高,支持也樂見更多限塑政策,政府應把握時機推出更有效的減塑辦法,儘早改變店家與消費者依賴一次性塑膠的習慣,才能突破目前成效不彰的困境。
cari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唐安指出,環保署預計2030年全面禁用的4大類一次性塑膠產品,10年間總用量竟增加22.8%,限塑政策明顯失靈。(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cari
民眾最隨手可得的一次性塑膠產品常來自於傳統市場的塑膠袋(63.2%)。(photo by 綠色和平)

cari
民眾最隨手可得的一次性塑膠產品常來自於小吃店的免洗餐具(48.8%)。(photo by 綠色和平)

cari
民眾最隨手可得的一次性塑膠產品多來自於傳統市場的塑膠袋(63.2%)、小吃店的免洗餐具(48.8%)以及手搖飲料店的免洗杯和吸管。(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