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龍應台反戰評論平議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0/10/14 17:43 點閱 3799 次

「戰爭是可以把人民當籌碼、豪賭一盤的嗎?戰爭是可以當綜藝茶餘飯後隨便聊聊的嗎?怎麼我看見的卻是文明所有細節的毀滅呢?不管你說什麼,我反戰。」---龍應台

作家龍應台在臉書粉絲專業寫了一篇文章,起頭寫著「我在讀的一本書,不管你說什麼,我反戰。」,文章不長,短短六百字。沒想到卻在網路上炸開了鍋,台灣香港有許多知識分子與民眾點名批判這篇文章,當然還有這個作者-龍應台。

反戰說矯情?

香港作家李怡連續痛罵龍應台:「又不是台灣要進攻大陸,你在台灣喊甚麼反戰?你的反戰不就是以虛偽的言辭要台灣接受屈辱嗎?但別忘了,『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台灣文學權威、政大台文所教授陳芳明也批評龍應台矯情、虛偽,「故意不面對殘酷的現實」。

其實細讀龍應台的文章,她並沒有點出戰爭的人事時地物,她反覆強調的是藝術來自於藝術家的創造,藝術家的創作需要環境,所以好的氛圍才能塑造藝術跟文明。戰爭卻是你死我活的廝殺,可不是坐在房內輕鬆聊天的,一旦戰爭就必然會毀滅文明,因為這兩者是互斥的。

超譯民意

香港跟台灣的民意是否有些「超譯」了呢?站在台灣跟香港的立場,因為正在跟中國大陸鬥爭,很自然會把反戰連想成反對跟中國開戰,再推演成台灣或香港必須投降。這個推論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真的可以把這樣的「想當然爾」直接套在龍應台的頭上嗎?就算龍應台是台灣人,曾經住在香港,就可以這樣預設龍應台的立場跟寫作結論嗎?

曾經,台灣跟香港是把「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當作圭臬的,曾幾何時,用這樣的方式去質疑批判一名作家,甚至還連帶攻擊到她的個人,這是民主社會應該有的正常現象嗎?

為作家強做解人?

一位作家的寫作,必然有其背景。但是創作本來就有無限寬廣的可能,在作家病沒有具體寫明的前提下,直接幫作家的想法定調,這本身就不合理。如果要談反戰,現在亞美尼亞跟亞塞拜然的戰爭打得正激烈,拜現在手機跟網路科技的發達,數百人的死傷鏡頭不斷在各種螢幕呈現。

利比亞的戰爭打了好幾年,美國、俄國跟土耳其紛紛介入,死傷不知繁幾。這個世界天天有戰爭,指是你知不知道而已,一名作家要反戰,需要指涉特定地區嗎?

退一步說,我們就說她指涉的是香港、台灣好了,反對戰爭也是一句中性的話,可以說指的是不斷揚言開戰的中國大陸,也可以指涉台灣。但是這樣的勸告並沒有價值判斷,反對戰爭是一句價值,她並沒有說怎麼樣的反戰是應該的。

權利跟自由是爭取來的,寬容同樣也是爭取來的。如果一個社會只會爭取權利,卻忽略寬容也是同樣需要爭取跟悍衛,那漸漸的,就會變成喊最大聲的就是真理,但是這種比拳頭比聲量的自由,恐怕長出來的是畸形的民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