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恐成常態 規範應超前部署
Is the office finished? The fight over the future of the workplace
人類過往習慣在辦公室工作,但是新冠疫情使得在家工作的需求增加。但各國在家工作的比例不盡相同,法國有84%的員工在疫情間仍重回辦公室,但英國卻只有不到40%回辦公室。企業對於在家工作的看法也有分歧,推特的執行長多西宣布員工可以永遠在家工作,但網飛創辦人哈斯廷斯卻完全否定在家工作的價值。
會產生這些不安是因為不確定疫苗什麼時候可以量產,但是疫苗以外的,則是人類工作型態的再次轉變,疫情的延續也讓人類將會面臨一場長期的科技與社會實驗,雖然新科技得以發展,但舊的公司文化、政府與法律正受到挑戰,白領工作者可能不再坐回傳統的辦公桌。
過去的工業革命,人類因為要一起學習新機器如何使用,因此需要設立辦公室,而城市為了讓人們更方便上班,建立了大眾運輸,但這套系統並不完美,許多人抱怨通勤浪費時間、太累,也有人認為辦公室太吵,難以專心工作。如果是雙薪家庭,夫妻要上班,照顧小孩的負擔將更加嚴峻。
在新冠疫情前,彈性工時的公司收益僅佔世界5%、美國僅有3%勞動人口在家工作,但在疫情影響下,Zoom、Google Meet、Cisco Webex等遠距軟體目前已累積3億使用者,在家不只可以工作,連銀行開戶都可進行,無須臨櫃確認身分。
但這樣的工作模式會在疫苗出現後持續嗎?以疫情受控的德國為例,74%的人口回到辦公室上班,但只剩1半的人每天要到公司,這恐導致哈斯廷斯擔心的,公司階級模糊、團隊精神消失等問題,但其實利用視訊軟體以遊戲化的方式讓員工更自發互動,或是規定員工仍要抽出時間見面,還是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
在家工作的比例不斷上升下,政府應做的2件事是:重新盤點勞動法規、進行城市再規劃。在家工作的薪水要怎麼算?資方可以遠端監控員工在家工作嗎?如果勞工在家工作受傷的責任歸誰?
最後,在家工作會將都市許多空間釋出,這些空間應該增加有更多元的應用,如社會住宅或休閒中心。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0/09/12/is-the-office-fin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