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這個低階工業產品,20年前台灣工廠即已移至中國生產,如今因為新冠肺炎爆紅,政府甚至成立口罩國家隊加速生產,如今台灣防疫良好,是否還需要日產千萬片,應重新評估,保持安全存量之後,回歸市場機制,才是長久之計。
建立口罩國家隊
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中國口罩產能達世界6成,一旦管制出口,以台灣一天188萬片產能,根本不足以應付2300萬人需要,因此台灣政府成立口罩國家隊,台塑、台化,遠東等20多家上市公司全力支援,日產1000萬片目標很快達到。
4月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爆發,口罩嚴重不足,總部設於明尼蘇達州的3M公司,工廠在中國、歐洲、亞洲及中南美洲各地,用盡力氣增產,還是無力滿足全美需求,美國政府只好緊急啓動國防生產法,美軍投入1億3300萬美元,將國內N95口罩日増產至3900萬枚以上,供醫療使用。
此時中國擴廠生產口罩力道驚人,今年3月間以「口罩、呼吸道防護」為營業項目的企業,比起去年同期爆增16倍以上,日產口罩1.15億個,產量増加12倍。
疫情穩定供過於求
在中國疫情緩和之後,開始大做口罩外交,致贈韓國、義大利、烏克蘭、俄羅斯、菲律賓、泰國、美國、捷克、德國、法國⋯,只要利於促進外交關係的國家,沒有不收到中國免費口罩的,單位以10萬計,大做人情,絕不手軟。
而台灣政府也沒閒著,口罩國家隊自給自足後,看到口罩的政治商機,印上「Taiwan can help」,也開始大做內、外宣,立意甚佳,也確實幫助國際友人,協助國家廣結善緣,值得肯定。不過在此同時,兩岸疫情穩定,開始要面對口罩生產並不經濟的問題。
儘早回歸市場機制
台灣現在一年生產36億個口罩,市值180億元,生產成本遠高於過去,供過於求,如何消化?後續誰來出錢?存放在那裡?都是大問題,而中國問題更大,每年生產近420億個口罩,市值2100億元新台幣,數量更龐大,在疫情逐漸穩定的情況,根本用不了那麼多,除了全球舖貨,政府大做人情之外,還是有大量節餘,頭痛不已。
新冠肺炎疫苗各國競相研發,人類遲早戰勝病毒,且兩岸成功控制疫情,現在共同面對的難題,就是日後口罩生產過剩怎麼辦?台灣的口罩國家隊是不是應該考慮儘早恢復市場機制,在保持一定安全存量後,供需由市場決定,政府角色逐漸淡化,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