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良談影》張愛玲與電影的不解緣

梁良 2020/09/06 15:48 點閱 2262 次

今年9月是著名女作家張愛玲逝世25周年與百歲誕辰(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近日在華人文化圈出現了一股紀念熱潮。台灣的三份文學雜誌都出版了張愛玲的百年專輯;有好幾本研究張愛玲的專著出版,她的一些小說作品也趁機推出了「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

加上由許鞍華執導、王安憶編劇、馬思純與彭于晏主演,改編自張愛玲1943年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爐香》的電影《第一爐香》,在恢復實體舉辦的威尼斯影展入選非競賽單元放映,許鞍華還獲此影展頒發「終身成就獎」,成為獲此獎的亞洲女導演第一人,洋溢出一幅喜洋洋的景象。筆者正好也湊熱鬧,談一談張愛玲與電影關係。

因漢奸夫遭封殺

張愛玲應該很年輕時就喜歡看電影,像她這種生活在「中國電影之都」上海的文青,誰會不喜歡看電影?加上張愛玲的英文又好,美國片更是看了不少。1942年,她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前,就為英文報刊撰寫影評,後來認識了著名作家兼編輯周瘦鵑,獲得賞識,陸續發表了多篇轟動性的中短篇小說而在淪陷區的上海一舉成名。

抗戰勝利後,張愛玲的漢奸丈夫胡蘭成化名張嘉儀,獨自逃亡到浙江溫州任教,期間又與別人同居。1946年2月,張愛玲曾前往溫州探視胡蘭成,黯然而返。她因頂著「漢奸妻」的名頭,文章被報刊全面封殺,內外交困,人生陷入低潮。

遷居香港專心寫作

此時,在抗戰晚期編導了《教師萬歲》和《人海雙珠》的新進導演桑弧出現在張愛玲身邊。桑弧十分欣賞張愛玲的創作才華,邀請她進入文華影業公司做編劇。張愛玲編劇的《不了情》和《太太萬歲》均交由桑弧導演,在1947年推出公映後反應甚佳,使她重新建立了信心。

同年5月,張愛玲的文學作品再次出現在刊物上。6月,她寫信給胡蘭成提出分手,專心在文壇再度發展。1949年大陸易幟後,張愛玲仍留在上海,但她逐漸感到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格格不入,終於在1952年7月聲稱「繼續因戰事而中斷的學業」,隻身離開中大陸遷居到香港。

張愛玲在港期間任職於美國新聞處,因應徵海明威《老人與海》的中文翻譯者而認識了譯書部的宋淇。不久,電懋影業公司的老闆陸運濤邀請宋淇加入電懋高層,宋淇也就力邀張愛玲為電懋寫劇本。

成就橫跨文學與電影

張愛玲雖於1955年赴美國定居,但從1957至1964往後八年,她一共為電懋寫了《情場如戰場》、《人財兩得》、《桃花運》、《六月新娘》、《南北一家親》、《小兒女》、《一曲難忘》和《南北喜相逢》等八個喜劇及文藝片劇本,另外為電懋寫了《紅樓夢》上、下集,和文藝片《魂歸離恨天》,可惜兩片均未拍成。香港電影資料館在十年前有整理出版《張愛玲:電懋劇本集》一套四冊,除了原稿下落不明的《紅樓夢》之外,其餘劇本均有收入。

至於張愛玲的小說被改編拍成電影的,自然以李安導演的《色‧戒》最廣為人知,此片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賣座也十分驚人,還捧起了女主角湯唯。而拍攝張愛玲作品最多的導演還是許鞍華,共有《傾城之戀》、《半生緣》、《第一爐香》等三部。

另外,關錦鵬執導了《紅玫瑰白玫瑰》;但漢章導演了《怨女》,合共有六部電影之多。如此說來,張愛玲的藝術成就橫跨文學與電影應不為過。